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民間工藝>風箏>

中國的清明時節放風箏習俗

風箏 閲讀(1.84W)
中國的清明時節放風箏習俗
風箏歷史,早在春秋時代,魯班曾作木鳶“以窺宋城”,不過那時“鳶”(風鳶)是木製的,而且是用於戰爭的通訊器材;後來到了東漢發明了紙,就以紙代木,改稱為“紙鳶”(南人叫“紙鷂”,北人才稱“紙鳶”);到了五代,一個叫李鄴的人在宮中做鳶時,在鳶頭紮上了竹管,當紙鳶隨風飄搖時,風入竹管,像吹笛子一樣,發出激越悦耳的古箏聲,由此得名“風箏”!


中國的清明時節放風箏習俗 第2張

放風箏是兒童們最喜歡的遊戲之一。而清明節期間,萬木欣榮,草長鶯飛,春意盎然,一派好春光,此時春風輕拂,風力由下往上吹,最適宜放風箏。望着五彩繽紛的風箏在白雲藍天間隨風翩翩飛舞,真令人心曠神怡,精神也得到放鬆,所以此項休閒活動自古而今都為人們所熱衷。“像蝶不是蝶,像鳥不是鳥,清明前後天上飛,就怕雨水澆。”一則謎語,為我們描畫出風箏扶搖直上的風韻,道出了放飛的時令。



中國的清明時節放風箏習俗 第3張

春風三月三,風箏飛滿天。清明前後,春暖花開,氣流上升,和煦的春風裏,最適宜放風箏。《帝京歲時記勝》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擎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於墳前施放較勝。”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就有放風箏的場面。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


中國的清明時節放風箏習俗 第4張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上面的詩句為清代高鼎所作,它生動地描寫了兒童們在春天裏放飛風箏,盡情玩耍嬉戲的的場景。


在古人心目中,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還可以通過放風箏帶走自己的疾病、穢氣。所以,從元宵節後放風箏活動一直持續到清明節,所以古時也把清明節稱為“風箏節”。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着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中國的清明時節放風箏習俗 第5張


《紅樓夢》中,李紈勸林黛玉放風箏時説:“放風箏圖的就是這一樂,所以叫放晦氣。你該多放些,把病根兒帶去就好了。”後來當紫鵑要去揀別人的風箏時,林黛玉就笑着勸阻説:“知道是誰放晦氣的,快丟出去罷。把咱們的拿出來,咱們也放晦氣。”


中國的清明時節放風箏習俗 第6張


放風箏不僅是我們對春天的歡迎,更是對健康的祈禱和對美好未來的呼喚,醫學家説,放風箏時“張口而視,可以泄內熱”,“放之空中,最能明目”。唐人高駢作《風箏》道:“夜靜絃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詩描寫了詩人春夜傾聽悦耳風箏聲的喜悦情景。清代高鼎(杭州人)的《村居》寫得非常好:“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中國的清明時節放風箏習俗 第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