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生活小發明>節日製作>

民俗專家解析清明節吃雞蛋習俗手工節日製作教程

節日製作 閲讀(2.14W)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説。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俗專家解析清明節吃雞蛋習俗手工節日製作教程

5日迎來傳統節日清明節,這一天我國民間有吃雞蛋的習俗。民俗專家説,這一習俗表達了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專家介紹説,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

節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俗信吃了這種雞蛋,一年就不會頭疼;後者則僅供玩賞。

專家表示,探究清明節吃雞蛋的象徵意藴,其中還寄寓着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與崇信之情。

雞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生育與生命的象徵。傳説,開天闢地的盤古在雞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商的始祖契為"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而生。民間習俗,婦女生孩子後,給四鄰八舍報喜訊,送的也是雞蛋。

清明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民間有一種説法,掃墓時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墓上,象徵"脱殼",預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能出人頭地。

民俗專家進一步表示,春季是萬物孕育的季節,與雞蛋"孕育生命"之意相合,而雞蛋又含有人體需要的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再加上,清明時節,風和日麗,春意盎然,人們紛紛郊遊踏青,煮熟的雞蛋是便於攜帶的理想食品,這些都促使雞蛋成為清明節的節俗食品。

專家提醒説,雞蛋雖好,但不宜多吃,一般不超過兩個,尤其是肝炎、高血脂、過敏、高血壓、高熱、腹瀉病人,更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