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民間工藝>風箏>

老鷹風箏的製作方法和風箏的放飛技巧

風箏 閲讀(1.94W)

老鷹風箏的製作方法和風箏的放飛技巧

軟翅風箏一般以帶翅膀的動物造型為主,它可以紮成平面的,也可以將軀幹紮成立體的,不管何種形式,它的飛行原理是一樣的。

下面介紹簡易老鷹風箏的扎制方法。

一、風箏的設計

二、材料的選擇:

根據設計圖,選取下列材料(竹片):

15cm×0.3×0.2 2根

15cm×0.1×0.1 4根

50cm×0.3×0.2 2根

以上尺寸都是加工後的尺寸,在截取時預留一定的量,並準備80cm×60cm大小的布料一塊備用。

三、竹條的削制:

15cm×0.3×0.2竹片是蝴蝶風箏的軀幹主骨架,其它的竹片都綁紮在這根主骨架上。削制時,尺寸要到位。削制達到要求後,用砂紙打光即可。  15cm×0.1×0.1竹片共需4根,實際上截取材料時只需選用一根15cm×0.6×0.2左右的竹片,削薄至0.1厚度,再用刀把它一劈為四,然後略加削光、打磨即可。因為其中2根用於須,2根用於尾,規格相同,形狀不同而已。

50cm×0.3×0.2的竹片2根,是用於翅膀的。截取時只需一根50cm×0.7×0.3的竹片。加工時先削薄至0.2厚度,然後在一端的三分之一處再逐漸削薄至端處,只要0.1的厚度。因為翅膀越外端越需柔和,吃風力後翅膀向後略彎,便於泄風,保持風箏的飛行平衡。削好後再從中間將其一劈為二,略加削光打磨即可。這樣製作的竹片,由於處於同一根竹片,它的韌性及彎度就比較一致,能使風箏翅膀的平衡度基本一致。

四、骨架的綁紮:

1、先將15cm×0.1×0.1竹片分別烤彎成如圖2形狀:

2、然後將它們分別綁紮在軀幹條的兩端呈如圖3形狀:

3、接着在翅條粗端量出15cm,並做好記號,將它們綁紮在軀幹條正面,成如圖4形狀:

4、最後在翅條外端15cm處繫上線,將翅條拉成如圖5形狀:

這樣,一隻簡易的蝴蝶風箏的骨架就扎完成了,當然,別忘了用尺測量一下,拉線兩邊的線長是否對稱相等。如果有差距,必須適當調整,要做到完全對稱。調整好後,再在各綁紮點上滴上快乾膠,使風箏骨架定型。

五、風箏的裱糊:

將準備好的面料平攤在桌面上,然後在風箏骨架正面塗上膠水,再將塗好膠水的骨架小心地放在面料上壓緊,翻轉風箏,對面料稍作整理,有漏膠的地方補上膠水。待幹後在面料上用鉛筆畫出蝴蝶圖案,(可用紙畫好蝴蝶的半邊,再複印上去,這樣可保證蝴蝶兩邊的對稱)。剪去多餘的邊料,並在剪下的邊料中剪出2根50cm×3的飄帶粘貼在蝴蝶的下翅上,以保證風箏在放飛時的平衡性及美觀性。最後對風箏着色,使它真正成為一隻豔麗的彩蝶。  六、綱線佈局及試飛:

該風箏綱線系法與前面學習的菱形風箏綱線系法相同,但是調整方法不相同。如果風箏放飛時右偏,則綱線左移;左偏則右移(軟翅風箏調整綱線都是如此)。飛行高度的調整,則仍在上、下二根綱線上作微調。


中國傳統老鷹風箏製作圖解

老鷹風箏的製作方法和風箏的放飛技巧 第2張


老鷹風箏的製作方法詳解

老鷹風箏的製作方法和風箏的放飛技巧 第3張

老鷹風箏的製作方法詳解

老鷹風箏的製作方法和風箏的放飛技巧 第4張

春天的和風使人感到舒適温暖。有機會家長可以帶着孩子一起出去感受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麼天空也是五顏六色,使人眼花繚亂?啊,那是孩子們放的風箏。在藍天白雲映照下,千姿百態的風箏瀟灑自如地飄舞着,飛昇着,多麼使人心曠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屬於孩子們,天空屬於孩子們,然而他們不是同時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嗎?

孩子們是不是都想擁有一個美麗的風箏在天空中放飛呢?接下來我們就來教你怎麼製作一個漂亮的風箏吧!你們可要看清楚哦。

中國風箏有着悠久的歷史和高超的技藝,這點早已為世人所公認。但要認真研究起來,記述中國風箏的詳細資料卻不多,而專述中國風箏具體技藝的資料就更少。

傳説曹雪芹所著的“南鷂北鳶考工志”是一個記述中國風箏技藝的專著,但至今不只還見不到此書的全文,就連此説是否屬實,曹氏是否確有廢藝齋集稿這套著作,也還缺少足夠的旁證材料,學術界還在爭論之中,沒有結論。從主觀願望上講,我們很希望曹氏或其他先人能為後代留下一本有關中國風箏技藝的寶貴資料,供今人繼承和發展。但希望不能代替事實,我們只能等待着這方面新的發現。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流傳的譜式了。如傳説宋徽宗的“宣和風箏譜”是較早的一本,但至今乃未見到。其他就是各風箏世家或風箏玩家個人收集的譜式了,今天還能找到一些。

雖然這些譜式各有侷限,但必竟是可貴的資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30年代金鐵庵著的“風箏譜”一書較有價值,不足之處是沒有圖,這也許是由於當時印刷出版條件和資金的限制有圖而未印出來。

除“譜”外還有一種可貴的實物資料——“條”,即製作某種風箏骨架所用的標準竹條,這一般都是在大批生產風箏的世家中代代相傳的,如北京“風箏哈”家就有一捆流傳幾代的“條”。這就補充了“譜”上只有畫面,沒有骨架或只有骨架而沒有具體竹條尺寸和粗細變化的不足,使風箏技藝的流傳更加完整。在文字、圖畫和實物之外,中國民間工藝的技藝傳授主要靠“口傳心授”,這就是在民間藝人中使用的“訣”。這是為了好教好記和保密所用的“歌訣”或“切口”。由於藝人的文化水平所限,這些歌訣或切口往往有音無字、或有字無形,在流傳中丟失、修改、訛誤很多。

本書對風箏技藝的討論主要是以上述流傳下來的有限的文化遺產做為歷史背景的參考,以現存的傳統中國風箏為根據,用科學的工藝技術和飛行力學原理進行分析,希望它能為今後中國風箏技藝的推廣和發展提供一點參考。

由於本人的水平有限,不當之處還望各位專家學者,前輩同好,有識之士和青少年朋友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批評指正。

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概括起來只有四個字:扎、糊、繪、放。簡稱“四藝”。簡單地理解這“四藝”即扎架子,糊紙面,繪花彩,放風箏。但實際上這四字的內涵要廣泛得多,幾乎包含了全部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內容。如“扎”包括:選、劈、彎、削、接。

“糊”包括:選、裁、糊、邊、校。

“繪”包括:色、底、描、染、修。

“放”包括:風、線、放、調、收。

而這“四藝”的綜合活用就要達到風箏的設計與創新的水平

硬翅風箏放飛技巧

説起風箏的放飛技巧,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因為風箏的種類太多了,結構和形式各異,操縱的方法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例如將傳統的中國龍類串式風箏放飛和在歐美國家流行的運動風箏相提並論肯定是滑稽的。因此放飛技巧這一欄中的將不斷地就不同的風箏類型分別加以介紹。

做為傳統的中國風箏,硬翅風箏在總數量上佔有較大的比重。京津地區的沙燕風箏,濰坊地區的硬翅人物類風箏等,都具有代表性。

一個好的風箏,在經過扎制、裱糊和繪畫以後,最後就是放飛了,放飛成功與否,體現着風箏是否具有完善的風箏功能,一個不能放飛的風箏只能是隻具備裝飾作用的作品而已。那麼在放飛過程中一般需要哪些技巧呢?這將是本文要介紹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