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歲月輝煌>老習俗>

歲時禮俗 雨生百穀 香花繽紛

老習俗 閲讀(1.49W)

歲時禮俗 雨生百穀 香花繽紛

榖雨節氣是清明後的第十五天,時間剛好是在每年的4月20或21日。

春茶口頰留香 油桐花似雪飄

暮春時節,天氣日漸暖和,百花爛漫,碧草如茵;田畦的秧苗、嫩草,皆已茁壯,整齊劃一地林立在稻田中,當豐沛的雨水來臨,潤濕了泥土,也幫助了它們更快速的生長,因應這個需求,古時候的人們便將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命名為「榖雨」。

宋人陳元靚在《歲時廣記》ㄧ書中説: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此時,稻田裏綠油油的殃苗,因大量雨水的滋潤與灌溉,欣欣向榮地成長了。榖雨節氣,亦為大地萬物生長時期,適時的雨水對農耕非常重要,因此「榖雨」這個節氣對農民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榖雨前後,茶樹新芽也紛紛成長,此時茶農們忙着採收新芽,濕潤的氣候,正是製作春茶的好時節,春茶的品質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春茶的香氣及口感,往往令人回味無窮。

暮春四月,正值山上油桐花盛開時節,滿山遍野綻放的白色油桐花,放眼望去,像是雪花覆蓋在山上。在氣候宜人的春光中,出外踏青,欣賞五月雪,再品嚐香味四溢的新摘春茶,人生至樂,莫此為甚!

此時的氣候是冷熱氣團交織、相互衝突的時期,氣温變得非常的不穩定,經常會出現冷得像冬天、熱得像夏天的天氣,所以有許多寫實好玩的諺語。

村人採桑養蠶 閒人醉看牡丹

《周書》「時訓篇」記載:穀雨這天,池塘裏開始出現浮萍,過了五天,斑鳩在枝頭鳴叫拂羽,再過五天,戴勝鳥便飛到桑樹上了。更有唐人李羣玉的詩為證:「鳥弄桐花日,魚翻穀雨萍。」

清人納蘭長安在《宦由筆記》卷二十三説:浙江省各縣都養蠶,穀雨一過,家家就開始為養蠶而忙了。各村各户都把大門關起來,聽不到一點人聲,官吏崔科獄訟之事也全部停止,連親友都不往來,做生意的人家也全部歇業,因為蠶寶寶最怕生人了。

穀雨前幾天,養蠶的人,把去年的蠶種放在微火上烘烤,或在日光下晾曬,到了穀雨這天,桑樹的葉子,長得有銅板大小了,蠶子也紛紛破卵而出,大家用鵝毛把細蠶拂落到竹篾編成的蠶筐裏,讓他們吃切成絲的嫩桑葉。

「牡丹樹下影堂前,幾醉春風看牡丹。」牡丹在穀雨這天開花,所以又叫「穀雨花」。清人顧鐵卿在描寫蘇州風土民俗的《清嘉錄》上,有一則「穀雨三朝看牡丹」説:「牡丹花俗稱穀雨花,以其在穀雨節開也。……無論豪家名族、法院琳宮、神祠別觀、會館義局,植之無間,即小小書齋,亦必栽種一二墩,以為玩賞。」

穀雨看牡丹,竟成了蘇州人的賞心樂事。一樣是穀雨天,鄉下人忙着採桑育蠶,城裏人忙着採桑宴飲,真是個諷刺的對比。

諺語應景生動

《春天出門真難過,一頭衣裳一頭貨。》

古代做生意的人,肩挑一付擔子做買賣,為了適應激烈的氣温變化,就得隨身攜帶衣服,因此有此諺語。

《做天難做穀雨天,稻要温暖麥要寒;
種田郎君盼時雨,採桑娘子望天晴。》

這種情形下,老天爺也不知如何是好?

《一場春雨一場暖》

春天節氣由立春始,經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到穀雨止,歷經3個月,天氣則如「一場春雨一場暖」般。

《清明要明,穀雨要雨》

4月20或21日的「穀雨」時期,各地降雨機會顯着增加,此時亦為穀物需水之時,故有「清明要明,穀雨要雨」的諺語。

《清明穀雨,寒死虎母
清明穀雨,凍死老鼠》

這個季節,天氣雖然和煦,但是仍然會乍暖還寒。提醒人們注意衣着,以免受寒生病。至於所謂「凍死」或「寒死」,只是可怕的形容詞而已。

榖雨節氣在氣候上,是氣候漸暖、雨量漸豐;卻常有陰晴不定的多變天氣。此時的氣候,是最讓人捉摸不定的,時晴時雨,時冷時熱,氣温劇變,因此諸多古人生動的諺語,讀之不覺令人莞爾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