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歲月輝煌>老習俗>

金秋重陽 話習俗

老習俗 閲讀(2.38W)

金秋重陽   話習俗

黃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也是敬老節。「重陽」也叫「重九」,在《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重疊,謂之重陽。由於「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長長久久的含意,因此又有長壽之説。

曹丕曾書與鍾繇曰:「九九乃長壽日,可聚會也。」重陽節因此又發展為「敬老節」,希望每位老人家,都能富貴長命的意義,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這個節日有一些特殊的習俗,例如:古代民間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又叫「登高節」;這一天人們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等各種活動。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中記載:東漢‧汝南人桓景追隨費長房學道術,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説:「九月九日,海南當有大災難,務必縫製絳色(深紅色)布袋內盛茱萸繫於臂上,並登山飲用菊花酒,此禍可消。」桓景如其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雞犬豬羊皆死。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故自東漢起,民間每逢此日必登高飲用菊花酒,以消除災難,且將茱萸作為驅邪的神物,每逢重陽節,人人佩戴,後世稱之為「茱萸會」,或稱重陽節為「茱萸節」。 到了晉代以後,重陽登高大為流行,文人雅士喜愛在天氣漸涼的重陽節前後登高,因此描寫重陽登高遠眺、欣賞山河美景的詩相當的多,漸漸成為歲時節令中的一件雅事。


民間每逢重陽必登高飲菊花酒,而「登高節」也是源於此。(本站圖庫)

重陽正值深秋,正是菊花盛開時節,文人雅士十分喜愛嬌豔傲霜的菊花,在唐代詩人詠九日的作品中如:王維《奉和重陽節上壽應制》:「無窮菊花節,長奉柏樑篇」;李欣《九月劉十八東堂集》:「風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避惡酒,湯餅茱萸香」,反映出在唐代沒有了菊花似乎就不能過重陽,不插茱萸就不過節了。

菊花不僅千姿百態的豔容使人傾慕,它的傲然剛強的氣質更令人敬重,所以歷代文人無不賞菊、詠菊、讚菊,甚至連黃巢都曾寫過「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的詠菊詩,來抒發其胸中之情。

根據《夢樑錄》記載,宋代人每年重陽節都要「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宋朝人還給菊花、茱萸起了兩個雅緻的別號,喚菊花為「延壽客」,名茱萸為「辟邪翁」。 當時有名的菊花高達七、八十種,如萬齡菊(形狀如蓮房者)、金鈴菊(又黃又圓)、桃花菊(粉紅色),花的顏色、名字,多得不勝枚舉,簡直可以説是菊花花會。

重陽九九與菊酒諧音,故飲菊花酒為當日習俗之一。九月菊花盛開,九月又稱「菊月」。 根據《西京雜記》記載:「菊華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華酒。」相傳喝菊花酒能延年益壽。

郭元振有詩曰:「辟惡茱萸囊,延年菊花酒」;田園詩人陶淵明在《九月閑居》詩序中説:「餘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持膠靡由,空服九華」。陶淵明,性情恬淡,不肯為五斗米折腰,一生卻酷愛飲酒,每次到重陽節時就陶醉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風雅情緒中。

唐、宋朝時,重陽節講究吃糕,就如同中秋節吃月餅。因「糕」與「高」同音,古人又相信「百事皆高」的説法,所以重陽節登高、吃糕,象徵步步登高。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應節食品,又叫「花糕」,因「糕」與「高」同音,故重陽登高,吃糕,以祈求「百事皆高」的含義。(本站圖庫)

據宋代吳自牧《夢樑錄》雲:「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麵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釘,插小彩旗,名曰重陽糕。禁中閤分及貴家相為饋送。」《乾淳歲時記》還記載一種特殊的重陽節日食品,「以蘇子微漬梅滷,雜和蔗霜、梨、橙、玉榴小棵,名曰『春蘭秋菊』。」可見當時食品之精細與講究。

到了明清,登高所吃的糕點,以麥麵作餅,點綴棗慄,稱之為花糕。依據明人謝肇淛《五雜俎》,「在重陽日清晨,把花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額上,祝福道:『願兒百事俱高』。」充分表現出古人望子成龍的心願。◇


菊花飄逸清雅、凌寒的內質,象徵君子的高潔勁節。(本站圖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