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民間工藝>拓印>

世界木版畫的歷史與發展——歐洲木版畫的誕生手工拓印教程

拓印 閲讀(6.79K)

第二章 世界木版畫的歷史與發展

世界木版畫的歷史與發展——歐洲木版畫的誕生手工拓印教程

第一節 歐洲木版畫的誕生

一、歐洲早期木版畫與中國文化的傳入

公元七世紀,造紙術才傳到中東的阿拉伯國家,使那裏出現了繁盛的造紙工業,當時的大馬士革是歐洲最重要的紙張供應地。又過了500年,造紙術才由摩洛哥傳入西班牙,與1150年建立起歐洲第一家造紙作坊。而意大利到1276年才在法勃利亞諾建了造紙作坊。這時的歐洲正處於文藝復興的初期,西北歐和中歐已出現許多繁榮的城市,大量的文化需求使造紙業迅速膨脹起來,成為一個興旺的手工業行業。紙張逐步替代了昂貴的只能供貴族富家享用的羊皮,成為普遍的書寫材料。低廉紙張,加上當時在歐洲已有木版雕刻花紋印染織物的技藝。

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的遊記中就曾對中國的紙幣有非常詳盡的描述。這些東方印刷品及印刷經驗無疑對西方印刷術的出現產生很大的啟發和促進作用。雖然沒有正確證據證明西方印刷術直接來自東方,但從歐洲最初的印刷品來看,以刷子在板子上上墨後,從紙背刷印,其技術與中國的因殺完全一樣,在構圖格式上也與中國的紙牌十分相似,其影響是十分明顯的。

歐洲最早的印刷品也是為滿足宗教的需要。天主教是當時歐洲人精神上的主宰,為了傳揚教義,它需要向信徒們提供聖經、祈禱書、祭壇圖片等。長期以來這些都是靠手抄手繪,數量很少,價格昂貴,這時北歐文藝復興思潮也已萌動,催發了一般城市平民對文化的迫切需求,於是木版雕版的印刷也就應運而生。最常見的有基督受刑、基督背十字架、聖母或聖母子像等,此外還有聖徒像如聖·克利斯多夫、聖·伊拉斯謨等。信徒們認為這些印刷品中基督和聖徒能夠顯聖,可以使他們遠離疾病、火災、強盜和死亡,其作用猶如我國民間的神馬,為的是消災保平安。這些宗教印刷品就是歐洲最早的木版畫。

“初期木版畫”大多出現在德國南部和佛蘭德斯的萊茵河南北兩岸地區,並多見於修道院。這些作品現在被發現並被珍藏在各地圖書館中大約有3000—4000枚。這些木版畫的版材大多用胡桃、梨、櫻、蘋果等常見果木,由民間匠人繪刻,人物造型稚拙,以黑線勾出輪廓,刻線簡單粗直。以油性黑墨或棕色墨印刷。

初期木版畫都無作者姓名和製作年月,很難斷定它們準確的刻作時間。現在公認歐洲現存最早的版畫是1898年在法國的一個印刷世家普洛塔家族中發現的一塊胡桃木雕版的殘片,被稱為“普洛塔木版”(圖6—1)。拒考證它的刻作時期是1380年。話的內容為聖經只基督受刑的故事,現在只剩一個局部,畫面上有行刑的百夫長和兩個士兵,而主體基督只有一隻手。據考證這張畫可能是印在織物上的。另一張有年代可考的木版畫是在德國南部發現的刻於1423年的《聖·克利斯多夫》(圖6—2)畫的內容是聖者克利斯多夫,每天手持棕櫚樹的枴杖,在河邊背病弱貧苦者渡河。一晚,基督化為一個孩子,由他背過河而向他顯聖。畫的下方有兩行拉丁文,大意是“無論何時見了聖·克利斯多夫,他就心明眼亮。”這畫用棕色油墨印成,手工上彩,有刻制日期。墨線雖較稚拙,但造型還比較準確,因此也有人懷疑這是十五世紀後半葉的復刻作品。不久它便叢宗教進入世俗用途。使用最廣的要算是紙牌印刷了。紙牌最早起源於中國,十三世紀傳入歐洲,至十四世紀盛行於民間,但當時的紙牌都是手繪的。到十五世紀初宗教木版畫出現後,有人就以木雕版來印刷,成為早期木版畫的一種(圖6—3)。

二、十五世紀的歐洲初期木版畫

中世紀,歐洲的宗教書籍如聖經、祈禱書等都是手抄在羊皮上的,價格極為昂貴。所以書籍僅限於很小的圈子裏使用。自從木版印刷術出現以後,平民們不僅可以得到單張印刷品,還可得到廉價的書籍。在德國和尼德蘭一帶有一種將圖畫和文字雕在一塊板子上印刷,逐頁印好後裝訂成冊,被稱為“木版書”。內容大多是將聖經中的故事情節畫成圖,雕成木版,不用文字或只用少量文字説明,編成一冊,類似現在的連環畫通俗易懂。

“木版書”,嚴格説來只是編成冊的木刻宗教畫。而真正的書籍印刷和書籍插圖則在十五世紀的後半葉出現。在南方則有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城市。使印刷業起革命性變化的是德國人谷騰堡在1440年—1448年期間發明了鉛合金的活字排版印刷。同時又發明了木製的印刷機,承印的方法把過去的印刷改為壓印,大大提高了印刷質量和印數。1486年在德國的美因茲曾出版過一本轟動一時的書《聖地記遊》(圖6—4)。這是一位荷蘭畫家劉韋契陪同美因茲的教長伯雷頓·巴赫到意大利的聖地朝拜,教長撰寫了這本遊記,他為這本書刻了許多木刻插圖,最大的一塊是《威尼斯全景》,他用好幾塊版子印在摺疊式的紙上,總共有1.5米長,這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

十五世紀歐洲木版印刷似乎主要興旺在北部,而作為文藝復興策源地的南方意大利卻進展緩慢。

早期的宗教木刻和插圖書籍,流傳至今是非常珍稀的文物,但在當時卻是一種低廉的紙製品。它的製作者多為民間匠人,如印染匠、櫥櫃匠、珠寶匠等分散在各個行業裏印製。所以直到1450年代谷騰堡活字印刷的《42行聖經》中相當一部分還是用羊皮印製的。後來各地都開設了印刷所並形成了獨立的行業,木刻書籍的印刷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木刻插圖的藝術要求也越來越考究,吸引了一些畫家也投入這個工作。畫家只從事素描草圖的設計,刻工則按圖刻成雕版。在中世紀,畫家的地位和一般技術工匠差不多,他們參加當地的行會組織,而木刻工大多數是紡織品木版印花的刻制工和民間藝術的雕刻工轉過來的,地位更為低下,相當一般木匠而已。早期畫面只是單線,結構也較為簡單,刻工容易體現原作。但到1480年代以後,畫面出現了明暗、透視等比較複雜的場面,刻工無法應付,於是在畫家和刻工之間常常還需要一個版畫稿打樣人把畫家的素描稿按刻工的要求另畫成版畫的打樣稿,使刻工可以依樣下刀。但刻工仍是不知名,我們在欣賞各個時代畫家們的木刻作品時,應該知道這裏面還凝結着許多默默無聞的刻工們的汗水。


夢想與現實之間的磨合讓我讀懂很多生活的語言,風雖改變了方向,卻沒有改變我的行程-----

來源網址:_感謝獨茂蘭石授權轉載,再轉請保留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