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生活小發明>手工護膚>

如何長時間保存冷制手工皂小製作

手工護膚 閲讀(3.14W)

如何長時間保存冷制手工皂小製作

冷製法手工皂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因為天然的冷製法手工皂原料上多是植物油脂,特別有些皂還有一些易氧化的油脂,而且還含有大量的天然甘油,從而使得手工皂不易保存,本站與朋友們分享一下這方面的心得。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手工皂需要適當的保存。在皂化成熟開始使用後,如果是潮濕天氣,手工皂還會吸水,或者皂的表面出現粘性,也容易出現酸敗等,那麼怎麼保存呢?一 大概原則是:由於地區氣候差異,保存皂皂的方法各有不同,但大致都是熟成前打開包裝接觸空氣,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保持乾燥;熟成後包起來,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或者包好了放在保鮮盒內,再放入冰箱保存。放入冰箱保存是日本手工皂前輩前田京子的常用做法。具體來講:1.地區氣候:比如中國,南北氣候差異很大,氣温和空氣濕度也各有不同,一般來説北方是最適合做皂存皂的地方,而南方則需要小心保存;2.油脂的種類:含有油酸比例高的油且添加量高的皂,是相對比較容易壞的皂,有的油用的比例即使很少也容易引起皂皂的酸敗。需要比較注意的一些油或者皂,如:純橄欖皂,非分階減鹼製作的皂,堅果類油為主的皂;葵花籽油、芥花油、茶花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相對比較廉價的軟油,是比較容易引起皂皂酸敗;椰棕油使用量比較較低的皂,一般椰棕總量在30%以下的皂就特別需要注意了。3.超脂:超脂+減鹼量>5%以上的皂,一般選對超脂油品的皂皂,當超脂比例高的時候洗感會非常好,可是皂卻是很難保存,得花很多心思了。二 正確保存方法:1.分類保存:比如按清洗種類,一般我們會比較喜歡拿軟油比例在60%以上的皂洗臉,而在60%以下的皂洗澡,相對硬油比例較高的會比較好保存;另一種是按油品和超脂種類相結合,把超脂高的和油品比較容易壞的皂放一起,而不容易壞的一些皂則分開保存;縮小保存空間或者保持空氣大量流通,找有蓋的盒子或者可以封閉起來的抽屜等,儘量縮小保存的空間;或者空氣大量流通,比如拿電扇一直吹,這樣皂和皂表面的水分很容易被吹乾,但這個辦法不是一直能行得通,除了天熱的時候,並且電扇一直吹,也會讓精油揮發得更快,精油皂的香味會不比一般保存持久;有的人可能覺得拿吸水紙包住皂皂保存是很好的保持乾燥的方法,但要知道吸水紙是很容易吸水,但不是勤於更換的話,反而會害了皂皂,因為吸水紙的吸水性是很強,可是相對的,排水性就差了很多,當到達一定的濕度,反而讓皂皂接觸吸水紙的地方濕度更高,從而加速了皂皂的酸敗;在皂皂周圍放上吸潮性強的物品:竹炭,袋裝生石灰,乾燥劑,硅膠等是很好的吸潮用品,而且大部分還能反覆利用,每隔一陣在太陽低下曬曬,就能繼續使用;空氣濕度大的地區,儘量在小空間內多放些吸潮用品會比較好;皂皂的包裝一般超脂比例低的或者硬油比例高的等相對穩定的皂,可以用熟成前打開包裝,熟成後密封包裝的保存方法;一些超脂比例高和油品比較容易壞的皂,這些方法就相對行不通了,放入冰箱的皂可以用保鮮膜貼身包裝,隔離空氣,未熟成的也可以放,但是熟成期會後退,儘量多放12個月會比較好洗。如果不放冰箱的,選擇相對透氣,吸潮但不容易透水的包裝,比如牛皮紙,容易吸水但排水性低的紙儘量不要貼身包。最簡單的,密封包裝後放冰箱,哪怕未熟成的也是,純橄欖皂最好是直接放冰箱,寧願放冰箱多放兩個月再用的,除非生活在北方,那可以相對放心點,若碰到又是純橄欖或者油酸高的,又是超脂高的皂,那還是放冰箱比較保險;在夏天的話,開空調也可以,但是環境濕度大的地方就得先除濕,温度保持在25度以下為宜,最好是20度以下;三.除去那些容易壞的條件外,有些特質的皂皂是不容易壞的1.含添加物成份抗氧化能力強的:如葡萄多酚,炭質,VE油,一些特別的帶天生防腐功能的中草藥和精油等; 油裏含蜜蠟,但很多人用了易引起封閉性粉刺, 其實很簡單,只要當前保存狀態下沒有出過問題,那就保持當前方法好了,保存皂皂沒有統一和絕對,不能大家都用一種辦法去保存,畢竟這是看自然的條件的,而不是我們能隨便決定的,當你當前的保存方法仍然會有皂皂出問題,那就要考慮加以改進了補充要點:若是皂皂收到手中,一定要拆開先晾一陣,因為皂皂帶着包裝在運輸過程中會悶出濕氣,各地區的温度差也會讓皂皂出濕氣,所以拿到後一定要儘快拆開晾,晾幾天後會發覺皂皂明顯變硬變乾的。梅雨季節的話,可以先放冰箱,等梅雨季節過後再拿出來晾,晾乾後要用保鮮膜貼皂身包好,不要讓皂接觸到空氣,然後放入保鮮盒內,再放進冰箱,或者放進保存盒子。要注意的是,皂皂從冰箱拿出來,最好不要直接讓皂直接接觸空氣,最好分段降温,不然從冰箱拿出來的皂會比一直在空氣中的皂更容易壞,可以先把保鮮盒從冰箱拿出來後連盒子在陰涼處放一天,第二天再開蓋子拿皂。總之,因為各種問題各種條件都會是不同的,只有自己去掌握最好。


→ 桂人皂微信公眾號:【roudingdi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