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民間工藝>皮影>

唐山皮影戲簡介,唐山皮影欣賞

皮影 閲讀(8.02K)

唐山皮影戲簡介,唐山皮影欣賞

唐山皮影簡介

有關皮影戲的來歷,有一傳説流傳最廣:相傳漢武帝時,一方士為解皇帝思念愛妃李夫人亡故之秋,取海底神石 ,刻成李夫人模樣,置於輕紗縵中,燈光下宛如李夫重現。皮影由此而源,至宋、金、元時期呈現出極其繁盛的趨勢,並由南至北,形成了異彩紛呈的地方藝術風格。飽汲灤河水滋養的唐山皮影是其中一朵獨具魅力的奇葩。

唐山皮影又稱灤州影、樂亭影,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驢皮製成,故又通稱驢皮影聽其唱,觀其形,無一不透着唐山老呔兒的精氣神兒。皮戲的演出方式是立設影幕,俗稱影窗,演員在窗內操縱影人做各種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時有配音的演唱以及燈光、佈景、音樂等的烘托。影人是五分側面形象,道具是五分平面圖案,沒有層次,沒有深度,所以人和影物不能重疊。乍一看,皮影與雜耍無異,不過幾個鏤空的皮人兒被人比劃。 可你不要小瞧了這幾個小人兒,唱起整本的大戲來三天三夜都不含糊,什麼西遊記楊家將五鋒會三國演義等,啥熱鬧唱啥。

唐山皮影是一種傀儡藝術,前設"影窗",演員在窗後操縱影人表演,配以燈光、效果、音樂、唱腔,活靈活現地刻劃人物,曲折生動地演繹故事。角色齊全,分"小"(旦)、"生"、"髯"(老生)、"大"(花臉)、"醜"等行當,各行當有其獨特的造型唱腔和表演程式。

唐山皮影戲的主要操縱演員有兩個人,即"上線"和"下線"。支配影人動作的杆子有3根,分別叫"主杆"和"手杆"。唐山皮影戲演出通常有拿、貼、打、拉、唱五種分工,有"七忙八閒"之説。

唐山皮影戲的劇本又稱"影卷",現存至少500多部。其中"連台本"有130多部,單本劇也很多。劇目有五鋒會、二度梅、青雲劍等。皮影傳統劇本的文學結構為人物出場有上場"詩",下場"對"。其格律常用"七字句"、"十字錦"、"三趕七"、"五字賦"、"硬散"、"大金邊"、"小金邊"等。這些唱詞結構都是以對偶的上下句為其結構的基本單位,每段唱詞一般都是由若干對聲韻相同的上下句組成。

唐山皮影以樂亭方言為基礎,以唱功見長,風格獨特,為板腔體。基本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以及平唱、花腔、淒涼調、悲調、遊陰調、還陽調以及因特殊句式而得名的三趕七等各種腔調。

皮影的雕刻要經過刮皮漿皮、拓樣雕刻、着色塗油、拼釘裝杆幾個步驟。刀口和上色是最能體現雕刻藝人水平的地方。

唐山皮影戲簡介,唐山皮影欣賞 第2張

皮影戲在灤州、樂亭發祥。傳説明萬曆年間,在灤州有一位不得志的生員,姓黃,名素志(里居不詳),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不但文才很好,而且繪畫、雕刻件件精通。但時運不佳,屢試不第,無顏回歸故里,乃出關遊學奉天(瀋陽),在那裏教授幾個村童過活,在這悠閒的歲月裏慢慢地成就了他對藝術的貢獻——創作影戲。

唐山皮影戲簡介,唐山皮影欣賞 第3張

清朝中葉,民國初年,樂亭崔家聚德堂影班、張家中興堂影班、劉家慶和堂影班、史家翠蔭堂影班辦得最大最好,皮影名藝人薈萃,又培養了大批新秀,影響深遠,名滿京東。後樂亭的張繩武、張佔科等名家多加入樂亭影班,由是樂亭影名聲日興。當時有柏各莊楊榮久影班、東黃坨龍振剛影班、西新莊陳文禮影班等,那時民間小影班比比皆是,把皮影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

唐山皮影戲簡介,唐山皮影欣賞 第4張

20世紀30年代,樂亭影在瀋陽、長春等大城市演出,受到觀眾熱烈歡迎,傳播到日本、朝鮮等國。張繩武、張佔科等著名皮影世人應邀陸續在國內和國外灌製了大量唱片,使皮影戲的流域更為廣闊,一些唱腔得以保存。 

唐山皮影戲簡介,唐山皮影欣賞 第5張

唐山皮影傳承價值

唐山皮影的劇目內容是深層剖析當地社會民俗民風、宗教心理的重要材料。歷代唐山皮影藝人對唱腔表演、舞台道具的材料和技藝的改良與創新從未間斷過,這些經驗是今人和後人的寶貴財富。唐山皮影的傳承延續着口傳心授的方式,為文化傳承的方式方法提供了重要借鑑價值。唐山皮影的唱腔、音樂、表演、造型有着本地域特有的風格,受到國內外同行和觀眾的讚譽,具有很高的欣賞與研究價值。

現在,能夠進行皮影戲劇本創作的人不足10人,皮影藝人年齡偏大,找不到徒弟傳承,欣賞皮影藝術的人也越來越少。唐山皮影面臨着失傳的困境。

唐山皮影創始人黃素志

黃素志並非發明皮影的第一人,但他卻創立了皮影的一個重要分支-唐山皮影。

公元1585年,遼南皮影戲創始人黃素志將它帶到遼河畔,與遼南地區的民風民俗、方言音樂結合,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遼南風格,此後數百年間,人們在皮影戲的影影綽綽中尋找到許多快樂。

現在我們常見的遼戲前身是遼南戲,遼南戲正是從遼南皮影轉變而來的,而鞍山皮影正屬於遼南皮影派系。説起遼南皮影,必須提到其創始人黃素志。黃素志大約在明萬曆年間隻身闖關東,後居遼陽。在造型上,黃素志克服以往皮影忠奸難辨的困難,從眼睛上表現地位尊卑,這成為遼南皮影的顯著特徵。黃素志還創作了大量具有時代內容的影卷,並在皮影選材上不斷創新。起初為紙質,因易破損改為羊皮。後因羊皮薄且易損,幾經嘗試,最終選中驢皮一直沿用至今。

將遼南皮影推向另一個高點的是清朝末年的皮影藝人安心齋,他不僅表演技法精湛,而且編著了影戲小史這樣一部專門針對皮影戲的學術論著。鞍山市千山區皮影戲的傳承就來自蓋州,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蓋州皮影戲班藝人由甲來到千山區,組建了皮影戲班。

唐山皮影戲簡介,唐山皮影欣賞 第6張

唐山皮影發展

1995中國郵票總公司發行了一套中國皮影郵票,其中一枚即為唐山皮影。仔細觀賞,這些貌似相同的小小影人兒可謂千人千面。 如今刻影人兒的材料 已從素紙、五色蠟紙發展到羊皮、牛皮才驢皮、唐山皮影雕鏤精細,形象俊美,線條流暢清新,所選作雕刻的驢皮十分講究,只取驢前身的一個部位,經過加工、上漿,一張張透明度強、柔韌性好的原料就備好了。至今唐山還流傳着北山驢皮明如鏡的俗語。 皮子有了,下一步該由皮影藝人來雕刻影人兒了。

唐山皮影戲簡介,唐山皮影欣賞 第7張

尺把見方的驢皮在手,只見刻影藝人操刀在手,如筆走龍蛇,遊刃有餘。皮影分兩部:人物和砌末。人物同插(頭部)和戳子(身子)組成。頭部有各色臉譜,如正面人物雕成鏤空臉,彎回形環勾眉眼,通天鼻樑,顯得俊朗、灑脱;反面人物則突出陰險狡詐的嘴臉,將眉目誇大,一幅老奸 巨滑的壞樣兒;丑角在眼睛上加畫一個圓圈兒,表示詼諧輕佻。唐山皮影是小、生、髯、大、醜的天下,角色相當豐富,雕起來要繁而不亂,密而不雜。精細活兒必須精細刀法,拉刀、推刀、迴轉、頓挫、明刀、暗刀,真是刀刀準、快、穩。做好了的影人兒安上三根杆,不僅要靈活自如,而且要和生活中人的一舉一動相合,各種套路乾淨利落,其手上功夫着實了得。光會表演的影人兒是啞巴,需要不專門演員配唱。唐山皮影的發聲方法很奇特。演唱時,演員用手指掐着喉頭髮音,經過擠壓後的聲音,具有一種特異色彩,恰好與影人的形象和動作渾然一體,形成唐山皮影戲的特殊風格。

唐山皮影戲簡介,唐山皮影欣賞 第8張

在其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名嗓不斷湧現,幾十年來,他們不僅發展了皮影藝術,更把唐皮影傳播到全國各地方及至海外,所到之處,盛況非凡,以致歐美、日本等國的人們將唐山皮影作為了中國皮影的代名詞。外來朋友們,最好去看看皮影,從這種承載了幾十代唐山人喜怒衰樂的戲曲形式中,感受那揮之不去的對生活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