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民間工藝>皮影>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皮影 閲讀(7.11K)

皮影戲屬於傀儡戲的一種,也是中國古老的劇種。皮影戲演出用的"影人",是用驢皮,或用牛皮、羊皮經過硝制刮平,根據劇中的角色和襯景的設計,進行雕簇、敷色、熨平、裝訂,在藝人的操縱下,靠燈光的透射,將影人映現到屏幕上(俗稱亮子)。隨着樂器伴奏和唱腔配合,便成為"一口敍還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意趣盎然的活動藝術形象了。因此,雕簇皮影在古代便是專門的技藝,經過千百年,一直相延到今日。 

■皮影源於2000餘年前的中國古代長安,盛行於唐、宋。至今仍在中國民間普遍流行,堪稱中國民間藝術一絕。

■皮影選用上等牛皮,經過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餘刀而成。

■皮影的藝術創意汲取了中國漢代帛畫、畫像石、畫像磚和唐、宋寺院壁畫之手法與風格。

■皮影多見於北方農村以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在長期流變中皮影戲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如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陳龍皮影、寧夏皮影、陝西皮影等,重點流行的陝西還分西路、東路兩大派別,風格各具特色。

■皮影是民間皮影戲所用的皮製人物形象。皮影的製作,最初是用厚紙雕刻,後來採用驢皮或牛羊皮刮薄,再進行雕刻,並施以彩繪。風格類似民間剪紙,但手、腿等關節分別雕刻後再用線連綴在一起,表現能活動自如。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鬧社火信子牛車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清代 陝西 縱120釐米 橫190釐米

社火,源於古代的驅儺。西周和漢代,宮中設有驅儺的官員,每逢臘月初一,舉行大儺,帶關不的份方相氏,戴假面,黃金四目,玄衣朱裳,身披熊皮,揚戈執盾,率面餘人扮的'侉子"和十二獸,在宮內邊舞邊喊,驅逐疫鬼。後傳入民間,演化成儺舞和儺戲。陝西的社火,實為儺舞。到明代又將高蹺,採蓮船,走解、地吊、鑼鼓細樂,以及傀儡戲加了進來。從驅疫鬼到娛神,發展為元宵節羣眾性的娛樂活動。圖中牛車上,由三個孩子扮的白蛇傳斷橋場院面,陝西稱為"信子",即宋代流傳達室至今的"肉傀儡",由孩子扮戲中傀儡人物,或由大人擎到肩上,或載到馬車上游行,不説不唱,動作由下邊的人指揮。精初,北京稱肉傀儡為"連像",後稱為"耍小孩兒"。(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籌備組藏)

象車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2張
清代 陝西大荔 縱50釐米 橫77釐米

象車是陝西東路碗碗腔皮影戲一般小型箱底中的道具,雕工精巧,演出時配以龍旌,鳳羽扇等道具,構成帝后出巡的尊嚴壯觀場景。據皮影藝術人介紹:演軒轅黃帝到甘肅平涼崆峒山訪廣成子論道時乘象車;禹王出、巡時也乘象車。(陝西省羣眾藝術館藏)

陝西西路皮影頭楂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3張
清代 陝西富平 右縱7.5釐米 左縱9釐米

圖右畏嘴雜臉盔頭,其花臉造型多圓鼻深目,系皮影戲演出通用頭像,可份唐初三王元吉。圖左畏嘴紅雜臉神頭,是皮影戲專用頭像,扮四大天王之一。(陝西省羣眾藝術館藏)

山西紙窗皮影人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4張
明末 山西孝 義 右縱56釐米 左縱43釐米

據文獻載,早期的影戲是紙影,後演變為皮影劇院,現山西省孝義縣尚存紙窗影戲,可能在皮影戲郵現後,紙影戲仍繼續流傳(現變為"紗窗影戲)因紙窗影戲透明 度差,其影人雕簇粗獷簡練。據老藝人介紹:此影人系明末雕刻,到清末頭盔殘破,重補雕刻完整。紙窗影戲影人現很罕見。圖中兩個影人,系封神演義傳統劇目中兩個角色;右大戰汜水關中的韓榮;左:大破誅仙陣中的老子。

帥盔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5張
清代 山西侯馬 縱33釐米 橫10釐米

"帥盔"屬於傳統影戲中的"武老生"類型,勇武威儀的角色,在影戲中多以將帥面目出現。藝人在操演時,既重武打,也有繁重的唱功。 (河南省羣眾藝術館藏)

山西皮影頭楂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6張

清代 山西侯馬 右縱13釐米 左縱13.5釐米

右圖只限於扮演花木蘭中的突利子和西遊記中的伽蘭等極少數角色,藝人稱它為"死戲"。左圖屬於皮影戲中的佛門人物,如西遊記中扮演悟淨(沙和尚),或水漫金山中的法海等。 (河南省羣眾藝術館藏)

山西皮影人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7張
清代 山西侯馬 縱30釐米 橫15釐米

圖中影人為正旦,俗稱"青衣"。主要扮演莊重的婦女,如三擊掌戲中的王寶釧,桑園會戲中的羅敷女,二進宮戲中的李豔妃等。影人造型端莊素雅,刻工精美。 (河南省羣眾藝術館藏)

白龍太子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8張
清代 甘肅寧縣 縱41釐米 橫26釐米

宋太祖趙匡胤親征河東之白龍太子劉崇。歐陽枋為帥,呼延壽延及金定兄妹為先鋒,戰敗白龍太子。因歐陽枋私通敵營,反誣呼延出戰不力,先責打四十軍棍,進而逼趙匡胤,困炎於河東,圖為影劇下河東中之白龍太子。

李天王(右)黃巢(左)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9張
清初 北京 右縱22釐米 左縱26.5釐米

影戲戲班無"行頭"(供演員扮角色用的衣箱、盔頭箱等)演出時以"把匣"裏的影人為角色分為:神、仙、文、武、生、女、卒、首八種行當,每一"把匣"中的影人角色又分左右兩部,左方都屬正面人物,右方則相反。此圖右為"武匣"中之帥盔,演出桃花洞時,舊作李天王捉拿青石精之角色。又封神演義故事中亦當出現。圖左是黃巢,為"武匣"中的雉雞翎角色,常作叛將,番將人物出場。黃巢進長安一戲中,是為主角。故事演唐僖宗(李儼)時,黃巢起義,攻下長安。黃巢進城後,百官跪迎;不久,官兵收復京都,百官又迎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黃巢復入長安,恨官宦貴族之卑鄙,大殺朝中官僚,並立帝號為"大齊"。後監軍程敬思請來李克用兵收復長安,黃巢棄城逃亡。

北京西派皮影頭楂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10張

清初 北京 縱13至19釐米

圖右上為彩旦,額前系帽箍,頂上扎髻插花。春秋配裏,是賈氏之角色。賈氏為商人姜韶之繼妻,虐待前妻之女秋蓮,常逼秋蓮入山採柴,幸得乳母護之。後秋蓮遇書生李春發贈金救苦,經輾轉曲折,賈氏終被判刑,李春發得與秋蓮成婚。圖左上為一頭戴額子,上插雉翎的女將,殺四門一戲中,為劉金定角色。劉金定佔雙鎖山為王,樹立"招夫牌"勝者願許終身。宋將高懷德之子君保徵南唐路經此山,打壞招夫牌子,被金定擒住,允助宋攻打南唐。君保去後,劉金定赴壽州與郡保成婚,時壽州城被圍,劉金定突圍入城,自稱許婚高君保事,趙匡胤誆劉出於見高,以試其勇,劉力殺四門,大敗敵兵,終於君保相會成婚。明末,茲州大户胡全口吃又曲腰,見少女程玉鳳貌美,託田媒婆前去説親,女方以相親以後再定,擇期前往;能恐口吃現醜,婚事不成,乃令書童於椅後代答已言。程家不知是計,允婚。後事泄,程家反悔。胡全怒,率眾前往搶親,歸途過金溪嶺,巧遇李自成起義,救出程玉鳳,殺退胡全及惡奴。故上經一名金溪嶺 又叫羅鍋子搶親。圖右下梳大扇面頭者為田媒婆之頭臉。圖左下為影戲:把匣"中的青衣角色。舊影戲裏有罵城一出,演唐朝薛仁貴家貧,少年從軍,因病倒卧在樊家莊。樊仁憐其英才,將其救俞,並把女兒金錠許配與仁貴。仁貴徵戰八年,立功擢為元帥,掛印徵西,兵駐鎖陽城,金定聞知,前往相認,薛因唐王在側,怕有欺君之罪,閉關不認。金錠歷數八年苦節及路途辛苦,罵仁貴忘恩負義。唐王聞知,令開城迎入。(故事出自三皇寶劍傳奇)

混元盒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11張
清末 北京 右縱30.8釐米 左縱31釐米

涿州影戲系北京西路皮影,造型較東路(灤州影)粗獷。圖右為趙國盛,左為女妖金花娘娘,均為影戲混元盒(亦稱五毒傳)中角色。(故事風二八七白石怪説明)。

竇娥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12張
清末 北京戲縱17釐米 橫14釐米

竇娥,傳統影戲六月雪劇中人物,屬北京東派皮影。(故事詳見二八九北京西派皮影頭楂説明(北京東派皮影,原是演於樂亭,灤縣一帶的皮影戲,於清初傳入北京,班社多集中於城內東四牌樓附近,因而得名,東派皮影保持了原樂亭皮影的藝術風格,由於長年演於北京,吸收了許多北京地主戲曲,年畫以及西派皮影的一些長處,造型秀麗,開臉俊美,色彩富於變化,刀法工整有力,形成了特有 的東派影人造型風格。此件為影人制作名家張小手雕刻。樂春台影班遺物。

冀東皮影頭楂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13張

晚清 河北樂亭 縱12至20釐米

圖上右黑淨反扎巾,影戲稱'二淨"(樂亭影戲稱毛淨),飾戲中的先鋒官或戰將,如五鋒會裏的托拉哪。扎巾下有狐狸尾者叫反扎巾,為番將或草莽人物。黑淨造型多采用廣額尖鼻,濃眉大目,性格憨直。勇猛。黑淨青年無須,中年用三尖髯或虯髯,老年用滿須。圖上中五髯相帽,影戲稱老生(樂亭影戲謂"髯"),飾演忠正的宰相人物,如打鑾駕劇中的王袍、楊家將裏的冠準。面部有五綹長髯外,與"生"的造型相同。為了視覺完整,帽翅用正面造型。圖上左女帥盔,影戲稱"小旦"(樂亭影戲稱"小")。飾演劇中英武女將;如天門陣劇中的穆桂英、下南唐劇中的劉金定。圖下右宮娥綵女,影戲亦稱"小旦"。頭飾有{"押樑",與一般仕女相區別。圖下中冠巾醜,影戲稱"醜行"(樂亭影戲稱醜為花生)。如番頭刺湯劇中的湯勤。醜行人物造型,採用翹鼻呲牙,笑眉笑目的形象。圖睛左武公子巾,影戲稱"武生"(樂亭影戲把文生、武生統稱"生")。飾演青年正面人物,如遊龜山裏的田玉川、桃花寨裏的曹保。(河北省樂亭縣文化館藏)

冀東皮影頭楂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14張

清代 河北唐山 右縱32釐米左縱33釐米

圖右為老生,又稱"髯",為一般員外形象。左為反面武生,如施公案戲中的謝虎。皮影戲的表演,主要靠影人的上部,所以影人的造型特別誇大雙臂,在比例上超過真人。(唐山市羣眾藝術館藏)

冀東皮影頭楂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15張

清代 河北唐山 縱11至16釐米

圖上右為武旦,演丫環。上中為醜官,如六月雪中的縣官。上左為武旦角,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下右老生演皇帝。下中奸面元帥,如楊家將中的潘洪,下左為聖母,如驪山聖母。(唐山羣眾藝術館藏)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16張

皮影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它的演出裝備輕便,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千百年耒,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所以流傳甚廣。不僅如此,皮影戲還對國內外文化藝術的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戲曲劇種,就是從各路皮影戲唱腔中派生出來的。中國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戲的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都起過先導作用。西方世界從十八世紀的歌德到後來的卓別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對中國皮影戲藝術都曾給予過高度的評價。建國後,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戲來招待國內外賓客。然而,皮影戲藝術在遭遇“文革”劫難之後,瀕危的處境至今未能扭轉。

中國三大皮影戲的藝術特色

皮影戲是我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佈於平涼、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陝西、寧夏的三角地帶。隴東皮影戲太約在明清時就巳經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輪廓挺拔概括;攜刻精細流暢,重視圖案的裝飾效果;着色對比強烈,活潑明快;影人肢體部分之間的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靈活,充分體現了粗中有細、豪放有致的藝術風格。圖中兩件件品左為玉皇大帝、石為太上老君的皮影頭茬,摟刻繁複精細,靈活傳神,着色以紅、黃、黑、綠為主,隨着紋樣的交錯而顯得格外豐富。玉皇大帝為陽刻,平長細眼、小嘴巴、直鼻樑,顯得平和大度;太上老君為陰刻,圓眼睛、疙瘩鼻、額頭突出,冠飾大幅度後移,顯得精幹有神采。

■ 隴東皮影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17張
羅通掃北(牛皮·鐫刻),甘肅省(傳世)

隴東皮影的創作擅用誇張變形,人物頭大身子小,身體上窄下寬,手臂過膝。面部形象除有個別丑角、鬼怪之類為四分之三的半側面,一般都是正側。臉譜的設計規律與陝西關中秦腔臉譜基本相同,黑忠、白奸、紅烈、花勇、空(即陽刻)正。其他影件如殿堂帥帳、案几、牙牀及各種動物、花卉等道具,結構被壓縮,而且稍有透視感,都比影人低。隴東皮影製作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牛皮刮乾淨、晾至淨亮透明時即可製作。先將樣稿輕畫在牛皮上,然後用各種型號的刀具或刻或鑿。之後用透明水色着色,顏色一般不調和,故而純正絢麗、對比強烈。刻鑿、着色完畢後“出水”即熨平,這是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一關。出水後再晾乾,裝訂組合即可上台表演。皮影戲注重的還是表演效果,因為影戲人物各部位可以活動,再加上高亢、抑揚的唱腔,使得它具有濃烈的地方特色及民間鄉土氣息。隴東皮影戲劇目繁多,圖中羅通掃北為隋唐演義故事,人物、道具鐫刻細緻工巧,想來表演時的動作、情節定引人入勝。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18張
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鐫刻·牛皮),甘肅省隴東地區(傳世)

■ 陝西皮影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19張

出行(驢皮·鐫刻)陝西省(傳世)

陝西皮影保留着民間説書的種種痕跡,它是近代陝西多種地方戲曲的前身。陝西皮影造型質樸單純,富於裝飾性,同時又具有精緻工巧的藝術特色。陝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輪廓整體概括,線條優美生動有力度,有勢有韻,在輪廓內部以鏤空為主,又適當留實,做到繁簡得宜、虛實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個部位,常常飾有不同的圖案花紋,整體效果繁麗而不拖沓,簡練而不空洞。每一個形象不僅局部耐看,而且整體配合也美,既充實又生動,構成完美的藝術整體。圖中的出行圖,主體人物突出,無論在色彩上還是造型上都較之儀仗人物醒目,線條的細密繁複、疏密層次以及工藝的細緻都可見一斑。■ 山西皮影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20張
拾玉鐲(牛皮·鐫刻)山西省晉南地區(傳世)

在晉南皮影戲裏,各種傳統的圖案福祿壽、五子奪魁、魁星點鬥、八仙慶壽、麒麟送子、連生貴子常常出現在影人及道具中。人物服飾上世常見各類建築、器具上的傳統紋樣。含嫣梳粧表現了少女端坐於鏡前調朱弄粉的情景。皮影藝人巧妙地表現了少女梳粧時,鏡中人與鏡外人的照應,在上演時,二者動作的一致更顯出藝人的匠心獨運。富有晉南風格的皮影雕刻玲隴,彩繪精緻的桌、椅、箱、櫃及古樸的器皿等有也疏密有致,既豐富又概括完整。少女的服裝、桌、凳圖案刻摟的精美細緻令人由衷讚歎。

精品皮影收藏品介紹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21張

月宮殘片(明代皮影)

明代月宮殘片為我國皮影雕刻藝術中現存最早實物之一,被皮影藝術收藏界奉為至寶。

殘片儘管破損,用燈光一照,美麗的月宮映入眼簾,嫦娥玉兔嬌媚可見,只是嫦娥的衣服已經被歲月侵蝕。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22張
魁星點鬥(明代皮影)

魁星是掌管天下才子,求取功名的正神。形像醜而可怕,赤腳赤臂,一手提鬥,一手執筆。每三年考科舉一次,他就降來人間一次。鬥內裝的五穀糧食,意味着天下民眾的不同,古代科舉應考五百名舉子,他只取五名。也就是取其五樣糧食,誰為狀元,誰為探花,由他筆一點即可。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23張
玉皇大帝(清代皮影)

中國道教以玉皇大帝為神。他掌管天堂、人間、地府。圖為玉皇大帝登靈霄寶殿,後隨一仙官侍奉,再後面跟着殿前兩武將。清代影,雕刻及其精細,色澤素雅古樸,為隴東皮影中的珍品之一。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24張
元始天尊(明代皮影)

封神演義影戲中有此情節。元始天尊是道教之尊,能講解天地之玄妙。所以羣仙都紛紛前來朝拜他。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25張
龍虎桌椅(明代皮影)

皮影戲中道具繁多,不易詳述,但不能不談龍虎桌椅。演戲時,帝王上場,使用龍桌龍椅;元帥出場,用虎桌虎椅,為清代皮影,隴東平涼產品,設計大方,花紋美觀,裝飾效果好,又講刀功,雕刻疏密有致。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26張
三星弈棋(清代皮影)

劇寫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五莊觀的故事。孫悟空等偷吃了人蔘果,被看守莊園的二童子罵怒,孫悟空毀壞果樹。後鎮元仙回來,與悟空等連戰數次不勝。戰不過也走不成,鎮元仙要孫悟空把人蔘果樹復活,才能放他師徒西行。悟空到處尋找醫樹良方,他來到海外仙山,見三仙在此弈棋,便請來和師父陪坐,他再到別處求醫。上圖是三星在葡萄架下弈棋的一個場面,旁立一仙童侍候。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27張
小妖推車(清代皮影)

西遊記中火雲洞聖嬰大王紅孩兒和孫悟空作戰,連用三昧真火。孫悟空無奈,搬來天兵天將,力戰紅孩兒,也難救出師傅。途中小妖為紅孩兒取勝推車運送兵器和給養。

清代影,隴東平涼產品,造型美觀,刀口流利。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28張
南極壽星(清代皮影)

福祿壽三位,人們稱之為三星,有“三星在户”之間額。壽星是人間主長壽之喜神,乘梅花鹿。我國民間常以“壽星”尊稱老年人,呼為“老壽星”,意在祝願老人多福多壽。圖中壽星捧壽桃,騎梅花鹿,應八仙之邀,赴八仙慶壽宴會。清代影,梅花鹿的造型活靈活現,刻工精緻,實為珍品。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29張

紅孩兒拜觀音(清代皮影)

西遊記描寫的火雲洞中的人物。自稱聖嬰大王的紅孩兒,學藝三百年,學得三昧真火,甚是厲害,豬八戒等被俘,孫悟空請來四海龍王,借水熄火未遂。後到南海普陀山,請來觀音菩薩,用法力制服了紅孩兒,給他戴上五個緊箍圈,如再反覆,觀音唸咒,紅孩兒四肢抽縮,疼痛難忍。觀音命他一步一拜,紅孩兒只好潛心悔改,被觀音收為善才童子。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30張
藥王(清代皮影)

藥王,名叫孫思邈,唐人。因進宮看好了娘娘病,唐太宗封為藥王。相傳他在行醫途中,遇虎,取出口中骨刺,又遇龍,看好龍頭的瘡病。龍虎得救,仍不遠去,他便認龍虎為徒弟。圖為藥王坐虎醫龍的故事。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31張

相傳龍有九子,“吼”為其中之一,力大無比。劇寫西遊記火雲洞紅孩兒火攻孫悟空,各處火獸火鳥都來為他效勞。圖為雌雄二吼帶火上陣的形象。清代影,造型特奇,刀法流利,色調明快,實為難得的皮影珍品。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32張
三顧茅庵(清代皮影)

又名三請諸葛。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之後,欲立大業,缺乏人才,在徐庶推薦下,往返三次搬請了諸葛亮。在多智多謀的諸葛亮輔佐下,成就了鼎立三分天下的事業,名曰三國。圖為劉、關、張三請茅庵的場面。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33張
哪吒鬧海(清代皮影)

為周武王伐紂的先鋒官,皮影戲西遊記獅駝山的天將。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因世界多魔王,玉皇命他下凡,投胎於托塔天王李靖膝下,生五日後化身浴於東海。因打死巡海夜叉李艮,繼抽筋剝皮致死龍王三太子敖丙,獲罪身亡。太乙真人念瘡能降魔故,遂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而復生,並授以腳蹬風火輪,手執火尖槍,又一手乾坤圈,念密旨,遂能大小,透河入海,移星轉鬥。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34張
哪吒擒魔(清代皮影)

哪吒為周武王伐紂的先鋒官,皮影戲西遊記獅駝山的天將。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因世界多魔王,玉皇命他下凡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後浴東海,因打死巡海夜叉李艮,繼抽筋剝皮致(治死?)致死龍王三太子敖丙,獲罪身亡。太乙真人念他降魔有術,令其復生,並授以風火輪,火尖槍,乾坤圈。他遂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轉鬥。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35張

鍾馗嫁妹(清代皮影)

相傳唐太宗時舉鍾馗上殿面試,抬頭亮相時竟哧昏了玄宗皇帝。鍾馗自覺相貌醜陋,羞愧難當,拔劍自刎。玄宗醒後很感可惜,認為此人雖無外表,卻有內才。鍾馗家道貧寒,妹妹要出嫁,當晚忽來大轎一頂,轎伕多人,將妹送至婆家後忽然不見。新郎新娘自感奇怪,及天亮見村後有鍾馗廟,夫妻遂同祭之。此為清代影,長一米半,高四十釐米,隴東平涼產。造型大方,雕簇無不盡其精巧,實為難得之珍品。

中國明清皮影藝術作品欣賞 第36張
旗牌(清代皮影)

旗牌是舞台大戲、皮影戲中常用的角色,俗稱“吼娃娃”或“角子”。角分兩大類,即正面角與反面角,不論正反哪一面,又分為文武角、男女角,再分馬、步角。上圖為文武旗牌,是皇帝、皇后、宮妃們的鑾駕旗牌。第一人搭萬民傘,後二人穿黃袍為文御旗牌,再一對是皇帝駕前站殿武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