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歲月輝煌>老習俗>

什麼是長壽麪 中國人過生日為什麼要吃長壽麪

老習俗 閲讀(8.51K)

什麼是長壽麪 中國人過生日為什麼要吃長壽麪
現在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嚐試中國麪條,因為看上去就很好吃。你看這個小寶寶纏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那麼什麼是長壽麪呢?

食物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有時是中國人願望、價值觀及信仰的象徵及動力。

大部分中國家庭很重視節慶,要吃什麼東西都有典故,例如除夕夜要吃魚,因為「年年有餘」,吃「魚」會為新的一年帶來好兆頭。

生日時,長輩們通常會準備長壽麪,祝賀「壽比南山」,而且還説麪條要越長越好。

另外還有「出門餃子,進門面」,家中有人要遠行時就要包餃子,將濃濃的親情包進「金元寶」,讓遠行的親人帶到天涯海角,表達長輩希望兒女儘快回家團圓的心願。

親人遠行歸來時,結束思念之苦,長輩會下一碗麪,歡迎歸來。

在中國家庭,長壽麪是生日和慶典必不可少的食物。通常要用小麥做的麪條,因為用米做的話會太碎,容易斷裂。

長壽麪的吃法因人而異,乾面或湯麪都可以。

吃長壽麪時有很多習俗,因地區或家庭而異。

例如,有個習俗是客人要將自己碗裏的麪條,拉到壽星的碗中,藉以祝願好運、幸福及長壽。

另一個習俗是用筷子托起麪條,拉起麪條的長度越長越吉利。

還有一個常見的習俗是,不能切斷麵條,除非想試試壽命被削減的惡運。

有些地區的禁忌是,不能將麪條裝滿整個碗,因為這意味着壽命走到盡頭了。

文章説,中國西北地區早在4000年前就出現麪條了,而長壽麵的普及是在唐朝(西元618到907年)。

唐代詩人劉禹錫(Liu Yuxi)喜歡吃麪,也常在詩中提到面。他在《送張盥赴舉》詩中寫道:「引箸舉湯餅,祝詞天麒麟。」(唐朝將面稱為湯餅)

劉禹錫藉由這句詩告訴張盥,他是看着他出生及長大的,並夾了一筷子麪條,祝福他像麒麟一樣卓越。或許生日要吃長壽麪的由來,就是出自於這首詩。

另一個故事是唐宣宗與妻子曾經歷一段艱難時期,當時雖然資源缺乏,皇后還是以紫色披肩換得一碗長壽麪,祝賀宣宗生日。

長壽麪的由來還有其它説法,根據一個傳説,在漢朝時期,有一天漢武帝開玩笑地告訴大臣們,鼻子到上脣的人中,其凹槽長度象徵一個人的壽命長短,一位大臣東方朔回答説,商代活了800歲的彭祖,一定有很長的人中。

此後人們相信臉面長的人,壽命會很長,而中國字「面」,發音與面相同,因此人們開始將面與長壽聯想在一起,吃麪可以長壽,而且麪條越長越長壽,也就開始有「長壽麪」的説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