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民間工藝>面藝>

麪塑名家:微型麪塑藝人曹儀策

面藝 閲讀(1.76W)

麪塑名家:微型麪塑藝人曹儀策

曹儀策 (19211976) ,滿族正黃旗人,為曹雪芹五世叔孫。

曹儀策幼年喪父,因窮困只讀到初中即到家中修車行做記賬先生。由於自幼喜愛小手工藝,在廟會上看到麪塑藝人表演受到啟發,便自己也學着塑造,深得其中之妙,於是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人物動態以及動物的行走、跑、跳,把它們深深印在腦中,因此塑造起來得心應手。但他深感自己塑造的北京麪人應與市面上麪塑有所不同,認為應從文化層次上高於市面上的小麪人。因此,他刻意追求小小麪人的題材與創作手法。他用核桃殼做背景舞台,有時也用直徑不到兩釐米的藥丸殼。像文姬撫琴,以其奇妙的手法塑造出一位美麗文靜的女子在大帳中撫琴,創造出的優美意境使人為之傾倒;而哪吒鬧海又把人帶到一個遼闊元垠的喧耍空廣境界。

曹儀策的微型麪塑從最初的單一人物進一步表現多種人物。那直徑不到三釐米的核桃殼成了他塑造中國古典名著的大舞台,他把紅樓夢中的所有人物一一展現出來,個個表現得活靈活現,就連奴僕們也未漏掉。對寶、黛二人所有生活場景更是細緻入微地着意刻畫,所以,他那些作品每一展出,人們都急於先睹為快。

他不但在題材上很考究,取捨也很有分寸,在表現技巧上也很下功夫。像盜仙草,只見白娘子口含仙草,手持寶劍,從深山幽谷中急步逃下山來,後面雖未現鶴、鹿二童子追趕,可在白娘子的急步動態中衣帶隨風翻卷,肩上的白紗飄得高高的,這一切正是曹儀策的匠心獨運的技巧,他用一個 " 飄 " 的動態充分表現了白娘子的 " 急 " 。白娘子肩上透明和輕柔的白紗給人以非常強烈的質感。白娘子是仙又是妖,這一 " 飄 " 的神祕也表現無餘。

他在色彩表現上也非常考究。為了表現仕女多姿多彩的衣裳和翩翩風度,他用的色彩和別人也不一樣。他大都用中間色來表現多層次的美麗服裝,這就更增加了貴婦們的華貴高雅氣度,因此,他表現的古代絕色佳人既穩重大方又靚麗高貴。如文姬歸漢中的文姬,服裝使用暗綠色,上面配金紋裝飾,這種色彩雖暗,卻有着華麗雍容氣度;他用一顆明珠擺在文姬案頭上,表現帳中燈飾,這種整體明暗分明的效果給人帶來美感。

他善於利用核桃殼內暗色,如把殼內隔牆作為天幕來表現林沖夜奔:在寅寅黑夜中自雪從天而降,孤獨的林沖懷着滿腔的仇恨走在這雪夜中,面部表情嚴峻,使人觀之不禁心情沉重。藝術就是作者與觀者兩者的溝通,使人動容。有一位老中醫是京劇愛好者,當他拿到曹儀策的作品寶黛觀書時,大為欣賞,愛不釋手,拿回家中擺在案頭隨時觀賞。當他的書桌被意外焚燬後,他只心疼兩樣東西,一是一部張仲景的醫論,再就是那個小小的核桃人。他為此深為扼腕歎息。我得知後,就又請求曹儀策另做了一個白娘子盜仙草送給他,他這才面展笑容,像失而復得的寶貝又把它擺在了案頭。

曹儀策的創造題材非常廣泛,古今中外的人和事,只要他認為放在核桃殼內彈丸之地能表現的,他都進行再創造,使人觀後讚美他的藝術的精妙。

他的表現現代題材的作品,如歌頌社會主義美好生活的草原放牧:牛羊成羣,牧民高歌,這一切在核桃殼內的小小空間裏表現得非常充分。他認為把革命樣板戲放在核桃殼中不夠嚴肅,因此,他改用玻璃罩裝飾起來,效果很好。於是,他得心應手地創作了地道戰紅燈記等作品。

最後,他以紅樓夢中的 " 省親 " 大場面塑造了三百多人物。他把曹雪芹筆下的這些鮮活人物具像化了,讓他們站在了人們面前:皇妃、宮女、太監、家主、老太太、賈家官員、小姐、丫環、少爺、書童、奴僕等等,每個人物不及盈寸,但,身份鮮明,動態表情栩栩如生;以及亭台樓閣、廳堂、園院、傢俱陳設、河塘、小溪流水、船舫、樹木、花草、魚蟲,都一一表現得淋漓盡致。 20 世紀 80 年代,這套作品長期擺放在午門上展出,深得人們讚賞。

曹儀策勤懇好學、不恥下問,每每創作新題材時都要徵求各方意見,腹稿成熟後才進行創作。他所教徒弟不少,但都未將其技藝繼承發揚。

曹儀策嗜酒如命,有人叫他 " 醉曹 " 。可他創作靈感也從酒後得以激發充沛,卻也死於酒上。他因貪杯導致腦溢血不治而逝,享年僅 55 歲。

核桃麪人是由麪塑藝人曹儀策,在六十年代所創始的。它是一種20毫米左右的微型麪塑,專門放置在半片核桃裏供人欣賞。核桃一般選用比較大的。形狀周正的。精選後切開,取出肉餡,經過曬乾,進行粗磨、上色、上漆、上蠟。上漆上蠟是為了有好的光澤和防腐蝕。“紅樓夢麪塑”,通常在平分的核殼內放進一個或兩個麪人再裝飾桌凳、花木等景物,根據故事情節的連續性把幾個核桃麪人放到一個大錦盒內,使之具有連續的整體藝術效果。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