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歲月輝煌>老行當>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老行當 閲讀(3.07W)
這早已不是兄弟登上一個火車站的不同列車就會擁有不同命運的時代了。如今每到年末,數以億計的中國人提着大包小包湧向火車站。無論這車站在哪一個地方,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地:故鄉。而在過去的中國,火車站則承擔了更多的角色,包括戰亂時的避難所和政治運動時的表演場。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火車站是唐山站。唐胥鐵路1881年建成,是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唐山站1882年建成營業。圖為1888年唐胥鐵路展築至天津,李鴻章(前左四)在唐山站主持通車儀式並乘花車巡視。唐山站1907年西遷,1976年在大地震中遭到毀滅性破壞。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2張
1909年建成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並投入營運的第一條鐵路。但最早在中國修建鐵路的並不是中國人自己,而是西方列強。吳淞鐵路、津浦鐵路、滇越鐵路都在此列。圖為1903年由美國人投資修築的廣三鐵路佛山站。供圖:CFp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3張
1908年,英商出資承辦的滬寧鐵路通車,由上海北站至南京下關站,沿途共設車站37個。上海北站是上海的地標性建築,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尤其是在八一三抗戰中曾遭到日軍的持續性轟炸。圖為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革命軍佔領上海北站。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4張
滬寧鐵路的終點為南京下關火車站,它是南京最早的火車站。1912年元月1日,孫中山由上海到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便是經過下關火車站進人南京城的。1927年下關站改稱南京車站。1968年,新的南京站建成,下關火車站改為南京西站。圖為1912年的南京下關火車站。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5張
1915年,兩個外國攝影師在保定府火車站拍照。保定府火車站建成於1900年1月,位於盧漢鐵路上(盧溝橋到漢口)。盧漢鐵路的盧溝橋至保定段,清政府按合同規定於1897年10月統交比利時公司接辦。盧漢鐵路後改為京漢鐵路,著名的京漢鐵路大罷工即發生在此線上。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6張
1926年,滿洲,溝幫子火車站。溝幫子火車站建於1899年。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7張
1928年,濟南火車站內。濟南站始建於1904年,為德國哥特式建築,具有濃郁的巴洛克風格,於1992年被拆除。濟南站是膠濟鐵路上的重要車站,膠濟鐵路東起青島,西止濟南,始建於1899年,1904年建成通車,是清政府允許德國人修建的。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8張
1930年代的長春火車站外景。長春站始建於1907年,這一年日本在長春買下5.6平方公里的土地,開始修築火車站,即為長春站,偽滿初期稱新京站。1992年長春站老站房以爆破方式拆除。供圖:CFp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9張
1942-1943年,在抗戰的相持階段,國民黨第一戰區駐地河南發生大饑荒。苦難的河南人由洛陽西站上火車、經觀音堂、靈寶和潼關,最後到達寶雞。當年隴海線只通到寶雞,這個火車終點站也是當年河南人向西逃亡的終點站。圖為大饑荒時期的洛陽西站。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10張
除了饑荒,連綿不絕的戰爭也造就了無數難民,他們的家鄉慘遭日本人戰火的蹂躪,親人流離失所,很多人開始了逃難之旅。他們帶着破爛的行李和些許乾糧躲進火車站,等待跟隨列車逃往安全之地。圖為1944年,一個小車站裏等待西去的難民。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11張
抗戰結束後,國共打起了內戰。1948年徐蚌會戰中,國軍主力兵團全部被殲,國軍再無力與共軍主力決戰,國民黨江北之地幾乎全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大批國民黨軍人沿鐵路線南下。圖為安徽蚌埠火車站裏的軍用卡車。供圖:CFp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12張
1948年底,火車站裏,南下的國民黨軍及平民。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13張
1948年底,在南京火車站和上海北站,除了全線南撤的國軍,還有懼怕戰爭的平民。他們紛紛到火車站排隊買票。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14張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火車北站售票處,一票難求。很多普通人也想離開上海,他們不瞭解即將到來的中共政權。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15張
在北京,京奉鐵路正陽門站1906年由英國人建成,建成後成了當時全國最大的火車站。1912、1924年孫中山兩次抵京,均於正陽門車站下車。如今,正陽門火車站改建成北京鐵路博物館。圖為解放前的正陽門火車站地區。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16張
新中國成立後,全國的鐵路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1959年,作為建國十週年北京十大建築之一,北京站建成並啟用,站名為毛澤東題寫。除了毛澤東,北京站還接待過很多中外政要,比如劉少奇、周恩來、金正日等。圖為一家人在北京前合影留念。供圖:FOTOE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17張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北京站貼上了毛澤東畫像。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18張
文革時期,韶山火車站,站外立着標語:最紅最紅的紅太陽,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萬歲,外牆上貼着毛主席畫像和語錄。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19張
1966年8月,一個小姑娘在蘇聯紅軍陣亡將士紀念碑下閲讀《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即《十六條》)。這是繼“五·一六通知”後,從全局指導“文化大革命”的又一個綱領性文件。圖為瀋陽火車站前紀念碑下的學生們。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20張
1967年,陝西省西安市老火車站廣場,新建成的毛澤東雕塑落成。劉一/CFp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21張
1967年,遼寧省營口火車站停車時,所有乘客下車跳忠字舞。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22張
1968年,廣大青年接受毛澤東的號召上山下鄉。那時候,火車站裏滿是年輕稚嫩的面孔和他們的父母。由此,知青食指寫下了著名的《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圖為1970年合肥市去肖縣插隊落户的知識青年,他們坐上火車與親人揮別。攝影/馬昭運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23張
現在人們常説“春運難”,其實早在1950年代,春運就已經難了。1954年,國家首次明確,春運時間為春節前後一個月,鐵道部成立“春節旅客輸送辦公室”,安排人晝夜值班。圖為1975年,乘客在滁州火車站買早餐。供圖:CFp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24張
1957年,國務院第一次專門就做好春運工作發出指示,要求企業、學校動員職工、學生體諒鐵路運輸困難,能早走的早走,能晚走的晚走,能不走的不走。圖為1982年,北京火車站內候車的乘客。王文瀾/CFp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25張
大躍進期間,“能不回家就不回家”成為普遍的共識和宣傳口號,煤礦、水利工程、機關部門是貫徹得最為徹底的行業。1967年到1979年,春節不放假,人們都不回家,積極參加生產勞動。圖為2001年,春運期間買票的民工。
全國各地通往故鄉的火車站老照片 第26張
1980年,春節放假制度全面迴歸。尤其是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到他鄉求學、創業、務工之後,每到年底,買票回家成了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漂泊了一年的遊子,心需要一個安放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故鄉,就是家。圖為湖北麻城火車站廣場,見到親人的回鄉人。
圖片來源:_1_45272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