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民間工藝>皮影>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皮影 閲讀(1.5W)

中國皮影戲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流行地區非常廣泛,演唱曲調隨着地域的差異而不同。在一些著名人物的回憶錄裏,他們常常深情地回憶起皮影戲帶來的童年的歡樂。隨着物質文明的發展,電視、電影的普及,皮影戲正在逐漸淡出中國人的生活,可那些簡單而深摯的歡樂,誰又能輕易地從記憶中抹去呢!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皮影製作傳統工序共分八步: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燙平和綴結合成。僅以刻工為例,各地手法不一,各彰其技。山西皮影繪線以墨線代刀,在難以雕鏤的微小裝飾物上描繪,細緻精彩,使用的顏料大多是藝人們自制的大紅、大綠、杏黃等,色彩鮮豔明快、清雅大方,耐蝕而且長久不變形。陝西皮影人物造型線條優美生動有力度,在輪廓內部以鏤空為主,又適當留實,做到繁簡得宜、虛實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個部位,常常飾有不同的圖案花紋,整體效果繁麗而不拖沓,簡練而不空洞,構成完美的藝術整體。遼南地區的皮影皮質薄,透明度好,雕刻線條精巧細緻,人物臉譜造型豐富多變,彩繪內容複雜,結實耐用。冀東皮影則以線刻見長,人物小巧,刀法犀利多變,雕鏤精細,造型誇張極富裝飾性。

皮影造型藝術

1、皮影造型的藝術風格∶

皮影造型風格獨特,故在美壇中獨佔一席。它為了適於皮影戲的幕影表現形式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學模式。對於人物的造型,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徵。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第2張

(1) 人物造型平面化∶

對於人物的設計,一般都採用側身五分臉或七分臉的平面形象。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第3張

(2) 人物造型藝術化∶

採取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進行設計,人物的裝束與面容神韻生動形象、誇張幽默、詼諧浪漫。用線條鏤空法進行形象刻畫。用色簡練,平塗着色。在後背光照下,視覺效果剔透而豔麗。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第4張

(3) 人物造型卡通化∶

皮影人物一般由頭、上身、下身、兩腿、兩上臂、兩下臂和兩手十一件連綴組成,經人操縱能做機械性動態表演。人體比例通常是上身與雙臂偏長,以利表演效果。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第5張

(4) 人物造型戲曲化∶

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戲曲生、旦、淨、醜的模式進行設計的。各行當臉譜和行頭的程式化造型,源於舞台戲劇而又超越於舞台戲劇。

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外,還有龍鳳禽獸、花樹蟲魚、山石門景、亭台殿閣、軍帳兵器、陳設用具,車船馬轎、城橋塔寺等等,其造型都與皮影人物相諧調,無不透着鮮明的皮影藝術特色。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第6張

2、皮影戲人物的角色造型設計∶

由於我國幅員廣大,所以皮影藝術在不同地區,發展成了許多風格各異的不同流派。就皮影人物的造型而言,地域性特徵也十分鮮明。從大範圍上講,我國西北與東北部兩大區域,都各自形成了成熟的獨立、完整、系統的美學模式,二者都是中國皮影形象的代表。以陝西為代表的中國西北部地區傳統皮影,人物造型的特點是精細秀麗。對生、旦採用陽刻空臉。身條纖瘦,蓮指修長。其臉形為高額頭、直鼻樑、點紅小口,細眉細眼。面容輪廓線不塗色。人物的長鬚長髮常是用真頭髮貼上去的。男角靴底是前腳平後腳翹,帶有動感。而以河北為代表的中國東北部地區的傳統皮影,人物造型是淳樸粗獷而不失典雅。人物身條渾厚,手指若伸若握抽象簡潔。生、旦陽刻空臉的臉形為6字形通天鼻,紅脣尖翹,環眉鳳眼。面容輪廓線着黑色,於幕前觀看十分清晰透亮。人物的長鬚長髮也是皮刻而成,除甩髮用黑線製作外,一般不用真發。男角兩腳靴底都在同一水平線上,以便在表演時靜動分明。

其他地域的皮影造型也各不相同,有的古樸,也有的追求寫真。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第7張

皮影戲的傳統節目多得不可勝數。戲中帝王官宦、后妃宮娥、兵卒將帥、武俠劍客、書生員外、夫人小姐、差役奴僕、民女村夫、嫗翁童子、漢滿番夷、仙神僧道、鬼魔精妖以及各種時裝人物等等,無所不有。這些人物的造型,都要按生、旦、淨、醜的戲劇行當設計,用程式化的臉譜來表現人物的剛柔美醜與善惡忠奸。例如∶對於文雅秀麗的生、旦角色,一般都用陽刻空臉臉型,以表現其純真嫩白。對花臉、醜臉角色,則多采用陰刻實臉臉型,以利於勾勒面部各種形態和色彩。有時也可以採用實空地結合的臉型,這樣可以使面部造型在影窗上顯出更大的色彩反差,從而得到更為突出的藝術效果。對於丑角,也有設計成七分臉的,這樣可露出雙眼,加大刻畫面孔的餘地,擴大臉部的表現範圍。例如,設計獨眼瞎丑角時,若用五分臉造型,根本就無法表現有一隻眼瞎。

對於驕悍和老年的角色,也是用陰刻實臉時多。但也可以用陽刻空臉型,不過要在空臉上增加幾條能表現出年老或驕悍的面紋才行。

對於髮型、頭飾、巾帽和服裝,是按人物的行當身份來設計的,什麼人要着什麼裝。皮影人物的服裝身條,除少數特定人物是專用的以外,大多數是可以通用的。只要在身條上換一個相應身份的頭楂,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物。目前刻制影人的藝人,多是依樣複製,而真有設計才能者甚少。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第8張

3、皮影人的製作∶

製作皮影人的民間傳統工藝方法如下∶

( 1 ) 制皮∶以新宰的牛皮或驢皮為最佳。先用清水浸泡數日,取出後將皮的兩面反覆刮制乾淨,再刮薄至透明。洗淨後,於木框上繃緊陰乾。

( 2 ) 描樣∶將制好的皮料切塊,經濕布捂軟後,用硬木推扳打磨光平,再用鋼針描繪圖樣。

( 3 ) 雕鏤∶將描好圖樣的皮料墊在木板或蠟板上進行鏤刻。鏤刻的技法很多,西北部地區藝人善用推皮走刀的刻法,並用多種型刃刀具進行雕鑿。而東北部地區一般不用型刃刀具。雕鏤完畢後,擦洗乾淨,壓平着色。

( 4 ) 着色∶現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過去的傳統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好。着色時,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五種純色,一般互不調配,但可分深淺色區分層次,進行平塗,雙面着色。

( 5 ) 熨平∶皮影着色後陰乾,熨壓平整。

(6)上油∶東北部地區的皮影在壓平後,還要上一層桐油或清漆,以增強透明度和耐用性。

(7)訂綴∶在影人的兩手、兩下臂、兩上臂、上身、下身和兩腿十個部件的關節點處,用線訂綴起來,再用一皮條包圍在上身的脖領處作為安裝影人頭的插口。最後在脖領前訂上一根鐵絲作為支撐影人的主杆,在兩手端處用線各拴一根鐵絲為耍杆,插上影人頭後,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即告完成。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第9張

皮影戲藝術

1、 皮影戲的演出∶

演皮影戲的設備非常輕便,所以戲班流動演出的優勢很強。不論在劇場裏還是在大廳、廣場、庭院以至普通室內,架起影窗布幕和燈箱就能開戲。一個戲班六、七個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齣戲。演出完畢,全部行頭裝箱就走,輾轉十分便捷,所以皮影戲自古就是隨軍的一種娛樂形式,也是廣泛流傳、普及於民間的原因之一。

演皮影戲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戲班水平高低的關鍵。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經師父心傳口授和長期勤學苦練而成的。在演出時,藝人們都有操縱影人 、樂器伴湊和道白配唱同時兼顧的本領。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時操耍七、八個影人。武打場面是緊鑼密鼓,影人槍來劍往、上下翻騰,熱鬧非常。而文場的音樂與唱腔卻又是音韻繚繞、幽美動聽。或激昂或纏綿,有喜有悲、聲情並茂,動人心絃。由於皮影戲中的車船馬轎、奇妖怪獸都能上場,飛天入地、隱身變形、噴煙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現,還能配以各種皮影特技操作和聲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話劇的奇幻場面之絕,在百戲中非皮影戲莫屬。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第10張

皮影戲的演出,有歷史演義戲、民間傳説戲、武俠公案戲、愛情故事戲、神話寓言戲、時裝現代戲等等,無所不有。摺子戲、單本戲和連本戲的劇目繁多,數不勝數。常見的傳統劇目有白蛇傳、拾玉鐲、西廂記、秦香蓮、牛郎織女、楊家將、岳飛傳、水滸傳、 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等。從革命戰爭年代起到解放後,新發展出的時裝戲、現代戲和童話寓言劇,常見的劇目有兄妹開荒、白毛女、劉胡蘭、小二黑結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紅燈記、龜與鶴、兩朋友、東郭先生等等。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第11張

2、皮影戲的流派與唱腔∶

由於皮影戲在我國流傳地域廣闊,在不同區域的長期演化過程中,其音樂唱腔的風格與韻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戲曲、曲藝、民歌小調、音樂體系的精華,從而形成了溢彩紛呈的眾多流派。在秦、晉、豫一帶的各路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宮腔、碗碗腔、老腔、秦腔、南北道情、安康越調、商路道情、吹腔等十多種,曲牌甚多。演唱時,還常用和聲接腔、幫腔和鼻哼餘韻的唱法,拖腔婉轉悠揚,非常動聽。

而河北、北京、東北、山東一帶的各路皮影唱腔,雖同源於冀東灤州的樂亭影調,但各自的唱腔分別在京劇、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間歌調的滋潤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暢的平調、華麗的花調、悽哀的悲調不一而足。而其中唐灤地區的掐嗓唱法十分獨特。

其他如湖南、湖北、江浙、福建各地,皮影戲音樂及唱腔也都帶有本地地方特色。

在皮影戲的白幕上,雖然舞動的都是平面偶人之影,但其音樂與唱腔卻能使人情緒起伏。喜可讓人心舒氣爽,悲能催人淚下,動人萬分。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第12張

中國皮影藝術對社會的貢獻 中國皮影藝術是中華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戲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娛樂形式。千餘年耒,她為中華大地生生不息的兒女增添了無數年節與豐收的喜悦,寄託了對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對未來無窮的嚮往。它是歷代廣大民眾的精神食糧。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第13張

過去在農村、廠礦、部隊、機關、學校都常有業餘皮影戲社團組織,豐富了廣大羣眾的文化生活。

我國先民所發明的皮影戲,是利用幕影原理,將表演的影子與音樂伴湊和説唱配音聯合運用最早的一種視影藝術。國際電影史理論界公認,皮影戲藝術是後來發明電影的先導。

在當代的電影藝術中,皮影技術還為動畫製作提供了一種新的便捷工藝手段,為美術片創出了新品種。從1958年第一部皮影美術片豬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來部吸取皮影表現技法的美術片問世。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第14張

皮影戲自古也是隨軍的一種娛樂工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內皮影藝人也曾奔赴前線陣地進行慰問演出。在抗日戰爭和土改時期,不少皮影藝人配合時局編演新戲,成為宣傳革命的輕騎。

中國皮影藝術之中,還藴涵着許多歷史信息。學者們可從中研究中國歷史中的民俗民情、民間文學、民間美術、民間音樂以及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問題。

皮影造型藝術與製作技巧 第15張

在今天,雖然人們已經遠離了皮影,但是隻要我們找到皮影藝術的精髓,她仍然會回到我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