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民間工藝>民間工藝>

中國民間藝術的價值

民間工藝 閲讀(1.1W)
中國民間藝術的價值

中國民間藝術是人們在通俗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來的一種具有十足韻味的藝術形式,雖沒有非常拘謹的框架結構,卻是流傳最為廣泛和突出的藝術類別。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最自然和純粹的藝術語言。在現在看來,許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屬於民間藝術的範疇。


每種藝術都有其獨到的存在意義。都值得我們去深究和發揚,從傳統的民間藝術中我們可以挖掘創作的營養。因為它們有很樸實的品質。這和設計的初衷是完全吻合的,都是以人為本,貼近 生活。每一件精微的藝術品,無不是成功於所實的基本功之上。中國的民間藝術是基於各民族高度的審美能力和卓越的創造於一體的精華。他們產生、流傳、發展的 豐富多彩,是民族色彩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把對於生活中的樸實明朗、火熱向上的態度利用藝術的形式很自然的表達出來,記錄着人們內心最純正的、最真摯 的、最善良的、最直率的、最熱情的心理素質和審美情趣。

從中國的民間藝術擁有“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材施藝”的魅力,雖然不能用專業的美學標準評判,但通過民間美術特有的吉祥寓意等方向看,中國民間藝術是值得我們去感受、體會和鑑賞的“寶”。

中國民間藝術的價值 第2張


中國民間藝術具有高度的藝術性,但其價值不只是審美。以穩定持久的習俗形態和雅俗共 賞的表現形式相對固定下來的民間藝術,在切合民眾利益訴求方面有着廣泛的社會認同基礎和長期的實踐過程。它不僅最大程度地反映了個體的利益,而且將體現 “社會關係”的普遍利益和維護這種利益的社會意向納入其中,藴涵着重關係、珍人際、崇和諧的倫理道德觀念,透着“明勸誡,著升沉”、“成教化、助人倫”的 社會功利取向。這些倫理價值反映了民間社會實踐歷史地積累起來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智慧,對於造就生活意義,培養健康人格,諧和公共關係,構建和諧社會有着重 要的作用。

中國民間藝術的價值 第3張

有目共睹,旨在表彰宣揚先烈事蹟、聖賢風度、忠孝模範、善良品行、俠義行為的題材內容,在民間藝術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廣大民眾不僅利用各種民間藝術形 式傳頌明君忠臣、賢哲勇士、能工巧匠或烈女孝子等功業顯赫、德行超羣的歷史人物,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價值觀去創造一些切合其道德理想的至善人格形象。 在“大禹治水”、“蕭何月下追韓信”、“蘇武牧羊”、“昭君出塞”、“孔融讓梨”、“關公讀春秋”、“穆桂英掛帥”、“包公斷案”、“二十四孝”、“三娘 教子”、“牛郎織女”、“一百零八將”、“孫悟空”、“閻王爺”等家喻户曉的傳統題材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百姓訴諸藝術的豐富倫理藴涵和鮮明價值取 向。中華民族所崇尚的一系列道德理想和行為規範,如仁、義、理、智、信、温、良、恭、儉、讓、廉、恥、剛、正、勇、毅、孝、悌、中、和等,與老百姓趨利避 害的人生利益訴求交融於民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藉其通俗而生動的藝術表現,透入大眾認知心理的深層,化作“善能造命”、“行仁子貴”、“和氣生財”、 “知足常樂”之類誠篤的凡間認識或樸素的文化自覺。在文明歷史進程中,民間藝術有力地促進了人與自心相和、人與他人相和、人與社會相和、人與自然相和諸多 和諧關係在民間社會的形成,或者説,它始終以尚羣貴和的價值取向表達和貫徹着中華文化的“和合”價值觀。

中國民間藝術的價值 第4張


民間藝術交融其中的民俗也是一個精巧的生態結構。它起源於勞動和生活,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符合人們生產、交往和娛樂的需要,有着便於解釋問題、處理事務 的常理、慣例、規則和程式,擁有包括符號、節日、慶典、儀式、禁忌、戒律在內的整套象徵系統。這一切維護着諧和人際關係的社會秩序、表達價值訴求的集體方 式以及自我認同和相互認同的文化空間。大量的材料表明,在民俗的生態結構中,一種民間藝術形態以及它所牽涉或引發的系列活動形式,其動機總是關聯着比審美 要求遠為寬泛和複雜的社會意義。河南浚縣的泥塑“泥咕咕”便關係着一種祈子習俗。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當地都有盛大的廟會,屆時,農婦往往整籃地購 買泥玩具,她們知道歸途中會有兒童尾隨索討,而一當孩子們唱起“給個咕咕雞,生子又生孫”的童謠時,農婦們便獲得了期待中的吉祥祝福,以至總是愉快地將 “泥咕咕”分贈給尾追不捨的稚童們。於是歡聲、笑語、哨音匯成一個歡快和融的遊藝氛圍,“咕咕雞”的意義得到擴展和昇華,成為人際交流和價值交換的特殊媒 介。

中國民間藝術的價值 第5張


交融於祭祀、祝禱、紀念、祈禳、敬仰、迎送等民俗活動,並以有着表情、象徵、緬懷、祝願、慶賀或儆戒意義的儀式、道具或禮物形式顯發的民間藝術,不僅 直接構成那些緊密關聯一定節氣、時令、氣候、水土和人事的社會習俗的物化形態,而且通過約定俗成的社會共識直接發揮諸多超出美學範疇的積極社會作用。在中 國民間千年流行的“鞭春”,是以鞭打泥塑“春牛”為高潮的一種藝術化的儀式,其中心目標在於“勸農”,即喚起民心合力,激發羣眾熱情,將其導向“春牛”所 象徵的春天的農事活動。民間藝術的豐富社會價值不是以某種學科立場(如社會學、政治學、教育學或傳播學的)解讀出來的,而像舞龍燈所顯示的,是民間藝術所 具有並整合一體的實際功能。南北各地的龍燈道具,因地制宜,材質和形制千差萬別,舞法、程式和民俗講究也不盡相同,具有反映地域文化個性的不同特點。這些 特點每每成為人們把握社會歸屬和文化認同的依憑。實施集體性的舞龍活動,需要大夥共同參與並密切配合,這會強化鄉社組織的協調機能和凝聚力,也能增強羣眾 的集體意識和團結性。舞龍的道具充滿巧工匠心,極具形色之美,是表現社會意識形態和大眾審美情趣的特別載體,加上各種民間藝術形式的配合其中,以至聲色並 發、影響巨大。舞龍的隊伍多要依俗行遊鄉里,並挨家挨户地巡訪,唱着吉祥頌詞為各家各户送去美好的祝福,情感交流和融自然。而且,各村各鄉還會相互邀請對 方去“鬧龍”,舞龍燈成了加強村際交往、增進睦鄰友好的有力手段。顯而易見,現代社會劃分而治的諸多功能,如組織、管理、協調、教化或宣傳等等,在舞龍燈 這種習俗化的民間藝術上高度地統一着。多樣統一的價值和功能構成,使民間藝術具有非凡的整飭、教化作用,是民間文化敦睦人際、諧和鄉里的有效踐行方式和運 作機制。

中國民間藝術的價值 第6張

今天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和以“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為價值核心的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包括 新農村建設緊密地聯繫起來,當會取得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積極工作成果。文化保護終究是為了文化發展和社會發展。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從文化保護中認識到保 護對象的重要價值,並使之與當代社會生活發生積極的功用關係,那樣的文化保護就難免疏離文化發展和社會發展,而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若不能緣文化保護實踐去 開掘傳統文化的價值藴涵,把握和利用存在於文化基層和社會基層的民眾智慧、民間經驗和民俗機制,就無法真正做到充分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中的主體 作用,也無法切實做到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成果。“文化下鄉”式的工作思路,以及“去村莊化”的實踐取向,顯然不足以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社會 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竊以為,正視和重視中國民間藝術的敦睦價值,可以開闊相關建設工作的思路,讓交融於民俗的民間藝術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社會實踐中發揮 積極作用。
相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不斷開展的過程中,隨着社會對包括民俗在內的整個民族文化傳統認識程度的加深,隨着相關基礎理論研究 的充分展開,鄙視與謬見會被珍重與真知所取代。鑑於眼下依然存在毀壞勝過保護、熱情甚於理智的情形,姑且以膚淺之文汲汲於社會覺悟,避免緣木求魚、買櫝還 珠。



發表於《美術觀察》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