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民間工藝>剪紙>

關於陝西民俗生活剪紙及陝西剪紙藝術圖片欣賞

剪紙 閲讀(8.14K)

關於陝西民俗生活剪紙及陝西剪紙藝術圖片欣賞

(陝西剪紙藝術 女紅曹佃祥)


(一)地理位置

我們都知道陝西地理位置特殊,地處我國東南濕潤地區到西北乾旱地區的過度帶,屬大陸性氣候,由於受複雜地形的影響,南北差異較大,而且,從公元前一世紀起,歷史上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千百年來,陝西人民在這塊黃土地上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土風情。它自成體系,像“黃土”一樣深厚,古老而質樸。“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地域文化差異又使關中、陝北、陝南的民俗各具特色。

關於陝西民俗生活剪紙及陝西剪紙藝術圖片欣賞 第2張

(陝西剪紙藝術 鬧社火常振芳)


(二)陝西人的性格特點

提起陝西,人們一定會想起那些詞:粗獷、豪爽等等。陝西的足球場號稱金牌球市,每一個球迷都扯開了嗓子,脱掉了上衣,背上了大鼓,臉上畫了油彩,脖子上掛個喇叭,幾百人的嘶吼猶如黃河百浪一般勢不可擋,自己的隊進球了,球迷聲嘶力竭地喊,活活一羣西北狼;別的隊進球了,一定是滿場的罵聲,下流的手勢。這在上海,廣州連想都不要想。

關於陝西民俗生活剪紙及陝西剪紙藝術圖片欣賞 第3張

(陝西剪紙藝術 摘辣椒)


(三)陝西人的飲食特點

易中天在讀城記中寫到:“南方的城市都是小女人型的,講究文雅,北方的城市大都是大男人型的。”説的很對,從飲食上説,四川人都沒有把辣子當成一道菜,而陝西人做到了;羊肉炮饃可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不説大塊的肉和硬邦邦的死麪託託饃,就是盛饃用的碗,南方人都“望而生畏”。鍋盔饃呢,面要和的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槓來壓揉,然後放在二尺多大的鍋中慢慢燒製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裏酥,這種東西出了關中就找不到。而陝西人吃的biang biang面更是像它的名字一樣實在。

(四)關中

關於陝西民俗生活剪紙及陝西剪紙藝術圖片欣賞 第4張

(陝西民間剪紙 看秦腔李竹英)


關中人的特點

關中民風中有個叫陝西十大怪的,其中有一個是“秦腔大戲吼起來”,那是真的不錯,秦腔也稱“亂彈”,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尤其在於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爭破頭”。吼戲者是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只要觀眾叫聲“好”,這吼戲者高興程度不亞於獲得什麼大獎。而你要是去了東北,吉林一帶,聽的二人轉就沒有這個味兒,賈平凹在《秦腔》一書中説:“秦腔是生命底氣的呼喚,聽其他的任何歌曲都沒有聽秦腔吼得痛快。”二人轉確有高亢明亮的特色,又有婉轉細膩,善於抒情的長處,二人轉唱得好是很美的,但你得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練,秦腔不用,看幾遍歌詞,聽幾遍曲子,之後把自己的聲音毫無保留地扯出來,如果評獎的話你都有可能得上。這更能顯示出陝西西北狼的豪放性格。

由上面看來陝西就像壯漢一樣英勇,然而事實上,陝西人又有他們細緻的一面,陝西人就是粗中有細的大漢,想要了解一個大漢細緻的一面,那就要從民俗藝術品中看了。你們一定會發現,陝西人是聰明又細緻的,也是會享受生活的。

關於陝西民俗生活剪紙及陝西剪紙藝術圖片欣賞 第5張

(陝西民間剪紙 田間除草)


關中石獅娃

在陝甘一帶,“石獅娃拴娃”是一大特色,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富平縣的石獅娃都是由當地特產的“墨玉”雕刻而成。“石獅娃拴娃”的用意有四:第一是比較實際的,媽媽出去幹活的時候,家裏沒人照管,就用石獅娃上面繫着的的紅絨帶將嬰兒拴住,以防跌下炕。第二就有些封建意味了,傳説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魂不全”,而石獅娃為威武吉祥之物,拴上它邪氣鬼怪不敢相欺。這反映了大人望子平安的願望(雖然是傳説);第三是對嬰兒的希望,將紅繩編的面鎖,拴在小石獅身上和娃娃身上,大人們認為這樣能人丁興旺,長命富貴;自然作為一件藝術品來説,小石獅光滑發亮,看似小巧卻不失一股威武之氣,所以這也是一種很漂亮的藝術品。難道這不是陝西人細緻而又對家人體貼的一面嗎?

關於陝西民俗生活剪紙及陝西剪紙藝術圖片欣賞 第6張

(陝西民間剪紙 娶親圖)


如果我們出了陝西,到了甘肅,我們就看不到對這麼小的嬰兒就費這麼大週摺的,裕固族地區人家的孩子在三歲之前幾乎沒有什麼真正的特點,只有在孩子三歲時,第一次剃頭,父親去請一下爺爺,奶奶,舅舅部落的頭人,請些客人,送點酒、茶磚、紅棗、點心,或送些衣服作為賀禮,先把禮品送給要剃頭的孩子,再由孩子的父親來接封,恭恭敬敬地獻在帳篷正上方的佛像前。三歲以前呢?我反正沒有查到相關的資料,而石獅娃是絕對的特色,出了關中就見不到了。

關於陝西民俗生活剪紙及陝西剪紙藝術圖片欣賞 第7張

(陝西剪紙藝術 鬧新年華月秀)


花糕

我把花糕列為工藝品不是沒有原因的,“花糕”分開為“花”與“糕”。糕為麪食所做,形如一尺倒扣的麪食,層層疊疊,每層夾有花生、紅藻、桂圓、蓮子(或栗子),再配以紅糖、芝麻、青紅絲之類,取“早生貴子”之意。花就更是異態紛呈,異彩流錦了;各家喜好不同,選擇也就不一,有面食、蠟油、蘿蔔、絨緞等等,看到花糕之後,誰還忍心用自己的嘴破壞這美麗的圖畫呢?所以我把花糕也列為藝術品。

關中自古雄渾粗獷,在這黃土地上摸爬滾打的鄉民,行事便放浪、粗豪,一個個愛顯誇,好張揚,遠村如近鄰。有女出嫁,就有一路上挑來的花糕,本該從村西進,偏就繞到村東,從村南入,偏就挑到村北,一街兩行,投來許多羨慕的目光。娃崽們愛湊熱鬧,一羣一夥地追疥逐膈,手癢了,心動了,悄悄摘了一支來,若被發現,挑擔人也不愠不怒,只是爽爽地説:“莫慌,莫慌,還沒到時辰呢。”説實在的,花糕送給女方家,也就是讓娃兒搶,讓大人品頭論足的。誰家越搶得快,搶得早,自然女家歡喜,孃家人臉上也便生了許多光彩。而且我翻遍了整個西北,東北,甚至西南地區的資料,再沒有與之類似的,陝西關中的花糕會和花糕使獨一無二的。

關於陝西民俗生活剪紙及陝西剪紙藝術圖片欣賞 第8張

(陝西剪紙藝術 送神圖——李秀芳)


四色禮

我們接下來看看四色禮,聽着是藝術品但卻不是,我仍然把它放在這裏,因為這也可以體現陝西人粗中有細的性格。四色禮,也稱四樣禮,是西安地區比較講究的一種晚輩對長輩所行之禮。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終,完美,美滿等意藴,是後輩對晚輩的祝福。

譬如男女定親以後,男方第一次道女方家,也常備四樣禮品,但女方就不必回送。若女方家到男方家,通常則不拘泥於四樣禮。隨着人們收入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禮品檔次也在提高和翻新。常常送禮,就代表了男女雙方的感情常常久久,也有四季發財的意味,陝西人連這種小事都想到了,這不是細緻是什麼?

到了內蒙古,就找不到如此長時間的送禮,蒙古注重的是婚禮儀式,只有在婚宴上,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到寧夏,回族人民是由男方選擇一個吉日並徵得女方同意,於結婚前兩三天,帶上禮品到女方家送“催粧禮”。到了甘肅,裕固族,我沒有找到送禮的,也就是在兒女結婚成家,分家另過時,大家動手扎一個帳房罷了。至於結婚的儀式大小來説,只有內蒙古的儀式比陝西的儀式隆重。

關於陝西民俗生活剪紙及陝西剪紙藝術圖片欣賞 第9張

(陝西剪紙藝術 正月十五打腰鼓王朝暉)


皮影

要論在全國有名的,除了小吃之外便是皮影了,陝西皮影在全國久負盛名,皮影製作的精美是一個重要原因,陝西皮影分為東路皮影和西路皮影,東路以華縣製作的最為突出。其特點是:刀工精細,線條明暢,色澤豔麗,所雕帝王宮殿,佳人繡閣,才子書房,軍營帥帳,桌椅門窗,花木怪石無不逼真;文臣武將,才子佳人,工農士兵,男女老少形象生動,惟妙惟肖。

華縣皮影的唱腔,以細膩悠揚的“碗碗腔”為主,內容多取材於民間歷史故事,神話傳奇,既有典型完美的人物、動物形象,又有形式多樣的佈景道具。作品經藝人用線條概括,色彩渲染,生動地刻畫出忠貞邪惡,真假善美的個性特點,加之多變雋美的地方唱腔配合表演,説古道今,故事脈絡清楚,羣眾稱它為“隔紙説書”,“影子亂彈”,

讚揚它能“一口述説千故事,雙手對舞百萬兵”,關中傳統風俗,每年從農曆十月上演,一直持續到來年三月開春,夜夜盛會,觀眾雲集。

你要是到陝西看完了皮影,再到甘肅張掖看皮影,就一定會覺得甘肅皮影根本無法和陝西皮影相比,甘肅線條很簡單,刻的也不如陝西皮影精細,距離遠一點就看不清人臉,沒有多少好戲,有了也是抄陝西的。陝西皮影可謂是甲天下了。這也看出陝西人細緻的一面。

關於陝西民俗生活剪紙及陝西剪紙藝術圖片欣賞 第10張

(陝西剪紙藝術 摘果子孫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