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歲月輝煌>老習俗>

文史 春意難鎖元宵至

老習俗 閲讀(6.67K)

文史 春意難鎖元宵至

「天寒難鎖新春意,爐暖宜烹白玉丸。」喜慶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元宵節熱熱鬧鬧又到了。

正月裏來鬧元宵,元宵節要的就是一個鬧。熱鬧的鬧,喧鬧的鬧。元宵節被賦予「小過年」名號,大約就因它的熱鬧。紐約法拉盛的圖書館裏,「慶元宵親子動手做燈籠」早早已經進行;法拉盛的新年大遊行一年比一年盛大。台灣會館的燈籠、曼哈頓的燈會……還有各種「熱鬧」等着你我。

「元,始也。」 正月是新年的開始,正月十五又是新年的第一個「望」——滿月日,月圓之日。這一天理所當然地被賦予團圓美滿的願望。

「宵,夜也。」月圓的日子離不開月亮。明月之下賞花燈、猜燈謎、耍龍燈、演戲劇……「宵」便是這熱鬧的重心了。

中國人的元宵節,是一點也不潦草的,從進入臘月準備節令物品、除塵布新,再到新年祭祀、團圓、拜年,大多數活動在家宅、親友間進行,那麼元宵節則是普天同慶,這樣的日子當然也是潦草不得的。

元宵節的盛況,史籍中比比皆是,《東京夢華錄》記得詳細而生動:冬至過後,開封府前的大舞台就搭起來了,燈山「金碧相射,錦繡交輝」,各色景觀蔚然,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連片登場, 樂聲嘈雜 十多裏外都能聽到。

正月初七之後,元宵燈會漸近,皇帝御前的樂師也出來奏樂、演出戲劇,皇帝的座位則安排在宣德樓上,上面有一個大牌,書:宣和與民同樂。宮中的樂隊、優伶們輪番在大舞台上演出節目,禁軍軍士着錦袍戴襆頭,手執花骨朵警戒;露台下,是普通老百姓們的位置,演員們還不忘記時時與觀眾互動一番。

《夢粱錄》更是道出了元宵節盛況空前的原因:朝廷支持,天下同慶。南宋朝廷發放三天租房錢,並且分發錢、酒給百姓、藝人、生意人,對參與元宵節遊行的舞隊和生意人也都給與賞賜,以犒勞他們的辛苦付出。以至「家家燈火,處處管絃」,好不熱鬧。

元宵節的淵源,有幾種説法,唐代歐陽韻認為,《史記‧樂書》有載:「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常有流星經於祠壇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上辛」是正月的第一個辛日,皇帝要到祈年殿祭祀神明,終夜燈火通明、鐘鼓笙歌不息。他認為元宵節是漢朝皇帝祭祀太一的遺痕。

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説:「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主校人間福罪的上元天官,在正月十五日下人間賜福。

元宵節的祭祀,由各地官府負責。《夢粱錄》記載:「今杭城元宵之際,州府設上元醮。」設醮,意為設置祭壇,代表一方百姓答謝神明庇護,祈求新年風調雨順、地方平安。

官府鄭重祭祀的情景,時任地方官的南宋詞人張孝祥有《鷓鴣天 上元設醮》留世:「詠徹瓊章夜向闌。天移星斗下人間。九光倒景騰青簡,一氣回春遶絳壇。瞻北闕,祝南山,遙知仙仗簇清班。何人曾侍傳柑宴,翡翠簾開識聖顏。」

從上而下,敬神法祖在民間也保持下來。

早年間,很多宗族祠堂從大年三十當天點燈,至正月十六撤供,正月十五要進行隆重的家祭。以中國之大,祭祖方式差異迥然,但不忘生命之源、感恩思孝之寓同一無二。如今,傳統文化漸漸重回人心,正月十五的「小過年」,趕回家鄉的腳步聲越來越響了。

近年來,海外頗有些回不去參與家祭的國人。一些聰明人利用了網絡的便利,身不到心到,請親友開出視頻,那頭網上直播,這邊網下同步履禮,也不失為一個聊以補憾的好辦法呢。

大年夜的年飯,各地有各自的食譜,「小過年」的元宵節,專有食品只有一種:元宵。元宵的製作南北方法有異,妙的是殊途同歸,白如玉,甜如蜜。就像你我,山南海北高矮胖瘦,只有一個名:

神州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