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歲月輝煌>老習俗>

文史 情人節去 元宵節又來

老習俗 閲讀(2.22W)

文史 情人節去 元宵節又來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情人節是個美好的日子,西式情人節的浪漫剛剛淡去,中式情人節已翩翩而來。「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可知辛棄疾描述的就是這個美好的日子——元宵節。

元宵節,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傳統中的上元日,元宵節又稱燈節。「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元宵節是一個浪漫而詩情的節日,一個萌生愛情的節日。

中國的傳統禮儀,講究的是女子足不出户、笑不露齒、行不動裙,雖然這是禮節,不是硬性規定,但是人們大多守禮,正統的人不會喜歡不守禮教的人,閨中女子自是藏在閨閣之中少有露面。

元宵節卻是例外,賞花燈、觀歌舞便是給未婚男女提供的聯誼機會,女孩子們出門看燈,順帶尋覓自己的心上人;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讓我們在春風的伴隨下,跟隨着詞人走進元宵佳節,看李清照如何描述年輕時的自己: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頭戴鋪翠冠,鬢插捻金雪柳,把自己裝扮得香豔無比,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也經不住這佳節盛日的誘惑,急着出門與女伴們一起觀燈遊戲。

柳永筆下的元宵夜,是「香徑裏、絕纓擲果無數。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回味去年元宵夜兩情相悦的歡愉,但物是人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愛情是甜蜜的,也常常會帶給人遺憾。

對中國的有情人來説,正月十五的花好月圓意義特別。隋朝軍隊滅南陳前夕,南陳昌樂公主與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銅鏡,各執一半,作為以後相見的憑證;並約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賣鏡於市,以探對方消息。隋滅陳後,昌樂公主被楊素納為妾室,次年元宵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個老人叫賣半片銅鏡,因價錢奇貴無人問津。徐德言見狀在破鏡上題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楊素得知此情,將公主送還,令二人破鏡重圓。也留下一段千古佳話。

有了燈會,就缺不了燈聯,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大文人王安石的故事。傳説,20歲的王安石赴京趕考,元宵節時路過某地,見到一個大户人家「比文招親」,高懸走馬燈徵集對聯。上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一時未能對出,便默記在心。巧的是,到京後的考題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正好可以對上那招親聯。王安石即提筆以此作答,得中進士。返鄉途中,當王安石再次路過那户人家時,聽説那招親聯仍無人對出,便又以考題聯作答,結果被招為乘龍快婿。一副好對聯竟成就了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兩大喜事。

元宵節的花燈上貼有謎語,猜燈謎是年輕人的表現機會,也是各人家世背景、才學人品的展現,不消説,燈謎也必然成為情的媒介。

風銷絳蠟,露浥紅蓮。花市光相射。
桂華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
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
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
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
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絳蠟在風中搖曳,露水浸濕了連燈,花燈相互照射,越發顯得明亮。月光似水一般照在屋頂,雲開霧散,嫦娥看到這人間盛景也心思下凡。燈美月美, 最美的還是人⋯⋯這是北宋周邦彥《解語花·上元》描繪的男女交往。

元宵節燈火把都市變成了不夜城,詞人看到的是「衣裳淡雅」的佳人「嬉笑遊冶」,出門遊玩的女子們「鈿車羅帕」,坐在鈿車中觀燈看月也看人,若芳心有動,便拋下羅帕。得羅帕者,自是悄然尾隨,故「暗塵隨馬」,然後找機會彼此留下姓名、地址。多麼充滿詩情畫意和浪漫色彩。

國人好「圓」,花好月圓的元宵節之後,父母大人便可按照子女的稟報,為未來的佳偶延續「燈下緣分」了。

中國式的情人節,是若即若離又韻味雋永的,也是朦朧含蓄又餘情裊裊的;是先人的,也是我們的,還會一代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