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兒童創意>兒童畫>

素描畫基礎教程之素描中的透視法則

兒童畫 閲讀(5.29K)
素描畫基礎教程之素描中的透視法則
大家都知道素描是所有美術種類的造型基礎,是油畫、水彩畫、中國畫、雕塑和美術設計等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訓練課程;素描從它的“透視原理、明暗描繪、虛實關係”等各個方面無一不顯示出他的科學性,因為是科學,所以來不得半點虛假與取巧,必須具有重視規矩和尊重科學的精神;因此要想學好素描、獲得較好的造型能力,除了要認真練習繪畫技巧還需要學習和鑽研理論知識。

在小學階段的素描課學習中,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雖然很高,但是仍不免存在很大的學習障礙,其中最令師生們頭疼的就是“透視”現象的教學了;繪畫中的透視現象也叫做“近大遠小”,是自然界中的一種現象,通俗的表現就是“在我們眼中近處的物體要比遠處的物體大,遠處的物體比近處的物體要小”。這句話一聽很明白,但在實際的繪畫中卻不是那麼好掌握,因為“透視”關係具體到某個物體上的時候是細微的、不好察覺的。例如:學生們在畫文具盒等立方體的時候,總是很難觀察並表現出那種近大遠小,盒子畫的歪歪扭扭,完全就是兒童畫的翻版。如圖:

素描畫基礎教程之素描中的透視法則 第2張

是孩子的手笨嗎?當然不是,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很難理解和觀察出物體的“透視“現象,所以學生們在畫方形物體的時候總是畫的歪歪扭扭,而且遠近物體也不會表現。那怎麼才能讓學生順利的掌握透視的理論和技巧呢?過去老師們往往採用所謂“水多泡倒牆”的笨辦法,就是讓學生做大量的重複性練習,讓學生在反覆的繪畫練習中逐漸發現規律並予以掌握。可是這種訓練方法只適合課外練習,課堂上是沒有充足時間來讓學生慢慢掌握的!

無奈之下我只好在課堂上做大量的講解,縱然使出了渾身解數,學生們卻越聽越糊塗、越聽越迷茫!是呀,正如對於盲人無論我們怎樣精彩的敍説這個世界的美麗和光明,他們是很難從內心深處得到共鳴的,因為他們大腦中從來都沒有一個直觀的景象。正如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呀!

所以説,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的最大難點還是要引導學生髮現透視現象,這才是重中之重!現在看來,只靠教師的講解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了,怎麼辦呢?我想到了教具的使用。

我查閲資料、反覆研究製作出了多種觀察“透視”現象的教具,又經過不斷的試用篩選得出了最好用的一種,取名為“透視觀察儀”。如圖:

素描畫基礎教程之素描中的透視法則 第3張

“透視觀察儀”的外圍用矩形的木框製成,在木框的裏面是嚴格按照矩形比例拉成的線,橫、豎線分別9條,這樣就在整個木框中形成了經緯交織成的81個矩形小格子。在課堂上講授物體的透視關係的時候,我便把“透視觀察儀”放到講台上,把立方體等物品放到“觀察儀”的後方,此時的觀察儀就如同一張蒙在物體上的透明的紙。然後讓學生觀察物體的邊線是怎樣通過矩形格子的,線條是向上走呢?還是向下走呢?線條向上走了約莫多少度等等。

大家都知道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一個三維空間,它有高度、寬度和深度。而畫紙提供給我們的僅是一個二維空間,它只有長度和寬度。如果要在畫紙上用素描的技法來畫現實中的物體,就需要我們在二維空間中表現出物體的三維空間性,所以學生們在作業的時候往往犯難,不知道怎樣下手。而在“觀察儀”的幫助下,很容易就讓學生髮現了物體的透視規律,一下子就轉變了學生的思維定式,從而讓學生在畫紙上很自然的表現出物體的三維特點。在學生們興奮和驚歎中一張張符合透視規律的素描作品畫出來了,課堂教學收到了滿意的效果。可以説過去用十幾天才能讓學生掌握的知識,現在利用教具僅短短的幾節課就讓他們牢固掌握了。

過去古人説“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意思是説:聰明的君子們沒有什麼異於常人之處,只是善於藉助於周圍的事物而已。這句話用在我們教師和教學的身上也非常恰當,事實證明有了教具的助力可以讓我們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提高效率,可以讓我們的教學更加精彩。

1.什麼是透視:由於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的不同部份之間所處空間位置遠近不同引起的近大遠小的變化象。

2.透視的分類:大致可分為一點透視(西畫中運用多,就是從一個角度去觀察對象)和散點透視(中國畫中運用多就是把從多個角度觀察到的形象有機地組合到一幅畫中)下面我們着重就一點透視來進行學習。

3.一點透視大致又分兩類: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這裏我們就用方體為例來進行學習!

a:平行透視: 平行透視的要求及結果
•方體的正面(前面)與觀者平行
•此時方體的稜有三種方向:水平線\鉛垂線\消失線(距離有遠近變化的點的連線)它們各四條
•符合近大遠小的變化規律
•有一個消失點(消失線的交點)叫心點如下圖所示:

b:成角透視: 成角透視的要求及結果

•方體上沒有任何一個面與觀者平行有一條稜離觀者最近
•此時方體的稜有三種方向:鉛垂線一組\消失線兩組(距離有遠近變化的點的連線)它們各四條
•符合近大遠小的變化規律

•有兩個消失點(消失線的交點)叫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