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歲月輝煌>老習俗>

端午話屈原

老習俗 閲讀(6.04K)

端午話屈原

「端午節」在中國黃曆的每年五月五日,2008年的西元暦是落在六月八日,時值炎熱的盛夏,各種病媒蟲蚊滋生,百病亦隨之流行,因此上古人民為了驅邪厄避瘟疫,而有了端午節的風俗儀式(如划龍舟、喝雄黃酒、門口掛菖蒲及艾草、身配香包),以祈求身心的安泰。


香包為現代人廣泛應用在生活中
典雅造型的香包

後因愛國詩人屈原(西元前340至278年,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今湖北秭歸),出身貴族,曾做左徒、三閭大夫,國勢增增日上,後因楚王聽信小人讒言而遭放逐,國勢亦隨之日敗,故作《離騷》以表忠貞,屈原不忍國破而蒼生流離失所,悲憤難已,「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終抱石投汩羅江而殉國自盡,百姓為感懷他的愛國情操而力划船只以驅散魚羣,傾投粽子以誘開魚羣,只祈求魚羣勿食毀屈原的屍體,是日剛巧為五月五日驅邪避疾的端午節,後人非常感念富愛國情操的屈原,遂將端午節改變成紀念他的傳統節日。


屈原是位詩人,故也把端午節稱為詩人節以茲紀念(圖:志清)

當年百姓力划船只以驅散魚羣,傾投粽子以誘開魚羣,以保護屈原屍體的舉動,遂演變成今日端午節的划龍舟競賽,及吃粽子的食俗,以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操。

屈原在政治上是位壯烈的犧牲者,但在文學上卻是位成功的佼佼者,其重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哀郢》、《懷沙》、《抽思》、《思美人》、《橘頌》…等賦,於是西漢劉向取屈原、宋玉、景差、賈誼等作品合編為「楚辭」,為「漢賦」開先河。

《離騷》是屈原被流放明志的代表作,是楚辭中最重要的一篇,也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被金聖歎評為六才子書之一。《離騷》意為「遭憂」,故後世稱詩人及詞人為「騷人」。全篇三百七十三行,共二千四百九十個字,將他的人格思想與感情想像融合為一,透過華麗的文采及藝術技巧,暢述自己的歷史觀及宏大的政治理念,痛恨王室與貴族的無能腐敗,表達與權貴周旋到底的決心,展現出愛國憂民的情操,《離騷》着重於個人的浪漫文學,以生動比喻及聯想的手法,創造出深遠的意境,他大量運用歷史人事物、神話傳説、風雲流沙、日月山河等元素,以抒情詠懷,畫出一幅奇偉壯麗的撥墨畫。深深影響後代的文學,為後代詩人開闢無限的創作空間。

又因屈原是位詩人,故也把端午節稱為詩人節以茲紀念。故世界和平理事會亦將屈原併列為四大世界文化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