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歲月輝煌>老習俗>

除夕

老習俗 閲讀(2.93W)

除夕

夏曆中一年的最後一天是臘月三十,叫「歲除」,這天夜裏叫除夕,除是除舊佈新,迎接新一年的正月初一。

一年的最後一天為什麼要除,除什麼?原來古人在這一年的最後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鬁之鬼」,「除夕」節令便由此而生。後來人們用爆竹代替了擊鼓,所以王安石在〈元日〉詩中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還有一説,放爆竹是為了驅年。傳説上古時期存在一種猛獸稱為「年」,這兇猛的年會從昆蟲到動物什麼都吃,每天換一種口味,而每年的最後一天就會吃人,所以古人都會在這一天躲起來,叫過年關。

後來人們發現「年」怕火竹,人們點燃山竹後發出爆響便會趕跑「年」,於是人們留下了每到除夕就點長明燈、放爆竹的傳統,因此現在人們把除夕又叫作過年。

除了放爆竹外,人們還要清掃房屋、掛桃符、換門神等,在《夢粱錄.卷六》中記載:「十二月盡,俗雲『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間,去塵穢,淨庭户,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則備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歲之安。」

為什麼要掛「桃符」呢?

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上有一隻金雞。每當金雞報曉時,夜晚外出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這鬼域的大門便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叫神荼、鬱壘的神人。

神荼、鬱壘發現有鬼魂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就會立即將其捉住,然後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餵虎。由於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所以人們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或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這種桃木板被叫做「桃符」,現在不怕鬼的人就用春聯代替了「桃符」。

掛的門神最開始人們是用神荼、鬱壘二將,唐朝後,又添加了秦叔寶和尉遲恭。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連續數天,夢中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夜裏便再也沒有鬼魅騷擾了。後來唐太宗看到每夜執勤非常辛苦,就令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樣也鎮住了鬼魅,從此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此外,古時各家還要置天地桌,天地桌是一種擺在屋中或院中的臨時性的供桌,是除夕為接神專設的桌子。一般無大佛堂之家特別重視置天地桌,因為平時對神佛供奉較少,所以在年終歲盡時之時會對神佛進行特別的一次供奉。

為什麼要置天地桌呢?因為,這除夕夜是天上諸神下界之時,所以民間便在此時有接神的習俗。這天地桌的內容與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掛錢、香燭、五供、大供之外,受祀的偶像大都是臨時性的,有:稱作「百分」的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畫冊、「天地三界十八佛諸神」、一張用大幅黃毛邊紙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碼、福祿壽三星畫像等。以上諸像有的會在接神儀式中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則須到破五或元宵節時才焚燒。

由於,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上天宮回報,等到除夕子時後,又帶着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為天上諸神引路來到人間,所以各家要在廚房換上新灶燈並在灶龕前燃香,然後由全家中的最長者在天地桌前主持接神的儀式。

因為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於是接那種神要預先查好「憲書」,然後帶領全家舉香在院中按相關方位接不同的神。

如辛未年的「憲書」上有:「財神正東、福神正南、貴神東北、喜神西南、太歲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禮畢後,肅立等待香盡時再叩首,最後再將香根、神像、元寶錠等放入早已在院中備好的錢糧盆內焚燒,焚燒時同點燃松枝、芝麻秸等物,所以在「子正」接神時,普天之下會鞭炮齊鳴。

如今,除夕人們雖繼承了古時闔家團聚通宵不眠的熬年守歲、點燃俗稱「光年」的長明燈的傳統,一家老少卻是在家中以吃喝玩樂的形式守歲。

人們在吃完年夜飯後,長輩會給小輩發「壓歲錢」,然後是貼上春聯和門神、關上大門,在家包餃子、做年糕,由於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皆取迎新年發財吉祥的好兆頭。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直到第二天初一的早上才能打開大門「迎接財神」。

在除夕的最後一刻,人們還會「踩歲」、「聽鍾」。「踩歲」就是在新舊交替時,人們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把自家的院子裏鋪上芝麻秸由全家人都去踩,取長命百歲的意義。

「聽鍾」則是用鐘聲送走舊年迎來新年。最有名的鐘聲當屬蘇州寒山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朝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一詩讓寒山寺的鐘聲出了名,每年365日,日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民間稱為「分夜鍾」的洪響。

所以,蘇州人在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户時,鐘聲響起爆竹齊鳴。隨後,人們開始用各種形式展開了過大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