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歲月輝煌>老習俗>

過年的來歷

老習俗 閲讀(9.44K)

過年的來歷

過年,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相傳人們之所以把這個節日叫過年還來源於萬年曆法。

其實,中國在遠古時期就有年的概念。「年」的甲骨文寫法為上面部分為「禾」字,下面部分為「人」字。金文的「年」字與甲骨文相同。而現在已發掘出來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幾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壓彎了腰,可見它象徵着取得穀物生產的大豐收。

「禾」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釋呢?從甲骨文看,「人」字好像是人頭上頂着沉甸甸的穀子的樣子。

相傳,遠古時期雖知一年有四季,但節令不準。有個名叫萬年的人便想重新計算調整,於是,苦思冥想好的計時方法。一日,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休息時,日光下樹影的移動使他受了啟發,因而設計了用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準確地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他又受山崖上的滴泉的啟發,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

就這樣經過反覆推演,萬年發現四季輪迴一次,需要間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會重複一遍。國君祖乙知道此事後大喜,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希望萬年能測準日月規律和準確的晨夕時間。

幾十年過去了,一次,祖乙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壇邊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

此時,已經滿面銀髯的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説:「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歲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説:「就把歲首叫過年吧!」這樣就有了過大年。祖乙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並封萬年為日月壽星。據説,現在人們在過年時所掛的壽星圖,就是這位德高望重的萬年。

傳統意義上的過年,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結束,部分地方也會把整個正月納入春節的範圍。

每年從黃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掃塵日」,所以有民諺:臘月二十四,撣沉掃房子。因「塵」與「陳」諧音,新年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過年掃塵的風俗。

過大年的中心日子是除夕和正月初一,因為這一天是新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人們會在正月初一拜大年,但從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於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外出走訪。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此後,還有正月初二祭財神以及正月初五過破五節的諸多説法,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整個過大年就算進入尾聲了。

其實,整個過年的節日是人們迎新除舊的重大日子,在這個日子裏,人們除了放鬆一年的緊張和疲勞外,最重要的是祭祀諸位神靈和自己的祖先,為自己的來年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