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生活小發明>節日製作>

中秋節自制燈籠再流行-中秋節燈籠的來歷

節日製作 閲讀(2.96W)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説時節事》一文説:"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中秋節自制燈籠再流行-中秋節燈籠的來歷

各式各樣的燈籠。

中秋節自制燈籠再流行-中秋節燈籠的來歷 第2張
大宮燈、鯉魚燈在這個中秋節再次受追捧。在兒時的記憶裏,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門前掛起大燈籠,各種樣式的“孔明燈”在夜空中飛,孩子們打着燈籠追逐嬉鬧,情侶們提着燈籠依偎賞月,大街小巷成了燈海,燈籠光甚至蓋過了天上的月光,美麗極了……今年中秋佳節,“提燈籠”的傳統民俗又流行起來!在中山,過去專門製作燈籠的民間老藝人們,今年紛紛重操舊業,製作的燈籠供不應求,民俗生活的迴歸熱潮,讓老藝人們七天長假“錢包鼓鼓囊囊”,心裏更舒坦

提燈籠曾是中秋必備節目從前中秋節,提燈籠、吃月餅都是必備的節目,“我們小的時候,流行木瓜燈,利用木瓜皮製成的精緻花燈,很有意思,木瓜燈陪我度過整個童年,可惜現在幾乎沒有了。”“小時候,除了木瓜燈,還有香蕉燈。幾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會做,每逢中秋佳節,很多小孩都會提着燈籠一起遊玩,大人們也提着燈籠到田野裏賞月。”今秋傳統燈籠再度流行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中秋傳統燈籠再度流行。七天長假,中山小欖的何叔“扎燈籠”生意很火爆。進入9月份,傳統手工燈籠就開始熱銷,“市區很多人都來購買,江門、佛山也有人訂購,就連香港、澳門都有人前來買燈籠。廣東本地人喜歡‘削皮橙’、‘宮燈’,而港澳顧客偏好造型小、攜帶方便的‘金魚’燈籠。”一個長寬都是0.5米大的“削皮橙”燈籠,大約要花3個多小時才能完工,其中扎框架、畫圖案花費不少工夫,“所以,整個黃金週,我都在忙着扎燈籠了。”昂貴大燈籠剛上市就賣光,今年中秋,燈籠重新流行,手工製作的大燈籠,2米長的大鯉魚燈、大宮燈,貴的要四五百元,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買燈籠的不僅有老年人、中年人,還有很多年輕人和小孩子。

今年中秋節的“燈籠”熱,讓很多老藝人們紛紛重操舊業。中山小欖的一位燈籠師傅表示,自己已經好多年沒做過燈籠了,今年黃金週有燈籠店向他訂燈籠,沒想到非常好銷,“現在,我已經賣出80多個了,最多的一天賣了30多個,一個黃金週,賣燈籠就賺了1萬元。”  不少年輕人學扎燈籠  今年中秋節燈籠流行,一些年輕人不僅買燈籠,而且還學起了做燈籠。記者在中山小欖一家燈籠店裏看到,幾個年輕人正在製作小楊桃燈籠,做出的小手工燈籠有模有樣。  燈籠師傅老劉欣慰地告訴記者,“有段時間沒人做燈籠,我都擔心自己的手藝會失傳,今年看來,我的這門燈籠手藝後繼有人了。以後每年的中秋節,一定還能見到滿街燈籠的盛景。”今年中秋燈籠熱銷,師傅們忙不過來,他們就來幫忙,賺些生活費,還能學習一門手藝。

長假期間她們幫忙扎燈籠,每人能賺1000多元,“不過,我們還有更大的收穫,以往不瞭解中秋節掛燈籠的文化內涵,難以理解前人為何提着燈籠賞月。”“現在我們明白了,原來傳統手工燈籠有很多文化要素,比如説燈籠上的畫,‘仙女散花圖’、‘嫦娥奔月圖’、‘八仙過海圖’……都有着濃濃的文化味。而提着燈籠賞月,更多的是為了和親人們交流,小小的燈籠給中秋增添了幾分温馨和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