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生活小發明>節日製作>

清明節“小姐”“偉哥”成祭品 傳統道德被扭曲

節日製作 閲讀(1.69W)

【編者按】清明節是我國傳統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節日之一,處處柳綠,處處飛花。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悄悄來臨。“清明”既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傳統“八節”之一,是一個有着2000多年曆史的古老節日,具有濃厚的人文性與民俗性。在寧海城鄉每年清明前後,老百姓都有“做清明”、“加墳”等習俗,清明節還是一個頗受重視的節日。可是近幾年,這個清雅深沉、詩意濃郁的節日卻變得“俗氣四溢”, 雖然清明節未到,但在公墓外的一些攤位上,“筆記本電腦”、各款“手機”、“小姐”“偉哥”等五花八門的祭品應有盡有,五花八門散落在不少墓地前。這些奇異、古怪、庸俗的祭奠方式給清明節平添了污濁之氣。既褻瀆先人英靈,毒害人們心靈,背離了掃墓的初衷,也玷污了清明節的‘清明’和‘明淨’。 清明節,我們該如何祭祀逝去的親人呢?

清明節“小姐”“偉哥”成祭品 傳統道德被扭曲

鄭重其事 比較傳統

住在城區的王阿姨,60多歲。她説,每年清明她家裏都是過得比較傳統的。

首先,她會在清明前夕選個日子,在家裏按照上代人傳下來的儀式,配上三葷六素,擺飯上酒,然後帶領全家向先人行過祭禮,程式上還非常鄭重其事。然後,再擇日子全家到山上為先人“加墳”。王阿姨説,清明既然是個傳統節日,那就要過得比較傳統一點,自己不厭其煩,也不草草了事。

每年清明 一定回來

在天津開傢俱作坊多年的葛先生,今年清明前夕早早就回了家。

他説,每年過年他都幾乎不回來,但清明節他是肯定回來的。除了春節客運高峯的因素,其實清明節更具有親情的力量。每年趁這時節回家一趟,親友小聚之外,向先人表達一份哀思與懷念,也是人情之本。對下一代人也是一種傳統教育,要他們牢記先人創業、守業之難,追昔撫今,更好地為明天的事業去奮鬥。

清明節 兩邊都要過

對於陳女士這樣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出生的人羣,過清明節的傳統意味也許更淡了一些。

陳女士説,每年自己的小家幾乎不過清明節,都是回孃家和夫家過的,所以兩邊輪流着過,都由兩邊的老人主持。自己與先生對傳統的那一套幾乎知之甚少,也就省了這份心。主要禮節上到位,不必太拘泥於形式。

年齡相仿的朱先生也有同感。他説,每年清明自己與老婆帶上孩子,最喜歡掃墓、踏青,向先人的墓前獻一束菊花,寄託思念 ,這樣的形式既文明又清潔,值得提倡。再説,踏青其實也是傳統的清明習俗之一,形式與時俱進,只要親情、真情長在就好了。

親情濃一點 隱患少一些

清明前後,也是各類火災防控的重要階段。近日,躍龍街道專門印製8萬餘份森林防火宣傳單,分發到轄區居民手中。

五豐社區一位正在分發防火宣傳單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説起,清明節既然是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就要過得祥和一點。希望廣大居民能文明過節,像亂點香燭、亂放鞭炮的現象要儘量杜絕,但願隱患少一些,親情濃一點。

清明節,我們為什麼祭祀?

源頭: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即是節氣又是節日。從節氣上來説,它是24節氣之一。從節日上來説,它是一個傳統的祭祖日。清明一到春回大地,精神氣爽,一年的勞作從此開始,春耕春種,開始忙碌。祭拜祖先,追憶先人,也在同時進行。踏青節、掃墓節、聰明節都是清明節的別稱。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文公重耳本想封賞“割肉喂君”的大臣介子推,卻不料誤聽餿主意:錯放了一把火,將介子推和其母活活燒死在山上。第二年的這個日子,晉文公到介山祭奠介子推,並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遠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為法定節日。據《夢粱錄》記載:在古代,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這一天,掃墓是最重要的活動。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清明》更令這個節日深入人心:“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我們為什麼祭祀?

一是通過祭祀來增加民族認同感。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無法迴避“我們是誰?”的問題。雖然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的內涵是豐富的,但承認我們都源自同一個“人文始祖”,是其中的重要一條。

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意思是祭祀時心要誠、感情要投入,好像祖先、鬼神近在眼前。如果我們的動機不純,把人間行賄受賄那一套拿來對付祭祀的對象,那就是對“人文始祖”的褻瀆,祭品再豐盛,也不過是相當於賄賂品而已。<<<

“小姐”“偉哥”成祭品 傳統道德被扭曲

清明節未到,南京各大公墓已經湧入了大量前來掃墓的市民。昨天前天兩天,不少市民已經開始提前進行清明的掃墓活動。在一些公墓,祭掃活動的過程中種種不文明現象依然屢見不鮮。

有人燒“手機”、“別墅”

昨日上午,記者在普覺寺公墓發現,今年掃墓的祭品有了新品種:“筆記本電腦”、各款“手機”,各種“冥幣”“麻將”應有盡有,五花八門散落在不少墓地前。

在公墓外的一些攤位上,“奔馳轎車”、“豪華別墅”也被明碼標價,價格都在幾百元。一個售價300元的“豪華別墅”不僅有“時髦女郎”把門,甚至還附帶了一本“房屋產權證”,上面可以填寫已故親人的名字。

在另一個攤位前,記者還發現“信用卡”“旅行支票”和“國際護照”等物品。前來選購的市民也絡繹不絕。

有人賣“小姐”、“偉哥”

在郊區一家公墓的門口,記者發現,竟然還有紙紮的“小姐”、“偉哥”和“安全套”等新玩意出售。一些打扮妖嬈的“小姐”面前竟有“某某夜總會”字樣。一個攤子上,記者還發現甚至還有“偉哥”壯陽藥和各式各樣的“安全套”出售,它們裝在一個塑料盒子裏,上面明顯標有“偉哥”字樣。

不過,對於這樣的東西,很多市民表示了反感,覺得這種祭品就是非常低俗的表現。製作這種祭品的人的心理必然是非常低俗的。

哀思寄天堂 文明祭奠樹新風

“植樹祭故人”文明祭奠

今年清明期間,遼寧鞍山在社區設立公祭堂,採取“植樹祭故人”、“灑菊花”等多種方式,引導市民摒棄舊的喪葬習俗,樹立健康文明祭祀新風。提倡鮮花祭祀、網上祭祀,推薦以家庭或小型集體追思會等形式的文明祭祀活動。市民政局及相關部門將開展“植樹祭故人”、“千人簽名”、“灑菊花”等文明祭奠活動,同時要求有條件的辦事處和社區要在清明節期間設立臨時公祭堂和流動公祭堂,方便羣眾就地就近開展祭祀活動。

清明節當天,鞍山市鐵西區還將開展“千人祭奠故人文明祭祀”活動,邀請老紅軍、烈士家屬、勞模參加,對參加活動的市民免費發放鮮花,並進行綠色殯葬簽名活動。此外,鐵西48個社區都將設立公祭堂,社區居民可以這裏擺放故人的照片,用鮮花來表達自己的哀思。為了從源頭堵住冥紙、冥幣,鐵西民政局與10個街道辦事處簽訂禁燒責任狀,並發動區內志願者組成嚴密的“禁燒網”。

人性化新拜祭服務 清明哀思可寄“天堂”

“家祭無忘告乃翁”。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今年推出“天堂信箱”活動。清明期間, 該中心將在市火葬場內拜祭台旁設立服務專區,為每一位願意參加活動的羣眾免費提供信紙。這位負責人表示,“您可以在上面寫下對逝去親友的思念或祝福,投進我們為您準備好的‘天堂信箱’。也可以事先將信件準備好,在拜祭當天投入‘天堂信箱’。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親人們帶去人間誠摯的祝福和深情的思念。”“天堂信箱”寄託深情年年清明思憶綿綿

你認為清明節該如何過? 應該摒棄陋習; 用鮮花代替香燭,用鞠躬代替燒紙; 提倡網上祭祀; 提倡春遊踏青,進行親近自然的活動; 其他。  拿什麼祭奠你,逝去的親人?

自古至今,祭掃先人是清明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可是近幾年,這個清雅深沉、詩意濃郁的節日卻變得“火氣十足”“俗氣四溢”,搞得死者不安生者煩。我們究竟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清明節?請聽人民網網友和專家的聲音:

網友IP:59.36.45.★:中國自古至今都是一個禮儀之國,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只能讓我們的文化更深遠,清明節,一個懷念,感恩的傳統節日,是絕對不允許有任何污碎的東西而腐濁的,不管是官方還是平民百姓都有義務保持這個節日的清明。

網友IP:218.15.212.★:清明節是紀念先人、追思先人,教育後人,繼承遺志,親人聚首的一個重要節日!是富有傳承意義的家族活動(狹義),從廣義上説,是團結中華民族兒女共祭祖先,發奮圖強,復興民族精神的重大節日!我們應藉此節日進行“八榮八恥”的教育,承先啟後,為國、為家爭光,而不應庸俗化,用醜惡的東西褻瀆先人!

網友IP:125.92.184.★:我還是覺得去祖先墳前好,同自己族裏的人一起聚聚有一種“本是同根生”的強烈感覺,清理一下祖墳,對祖先懷念一翻。上網我覺得沒這種氣氛!

網友 IP:219.142.77.★:清明節是傳統,應尊重並正確引導.特別在表達方式上更要符合科學文明,即不能燒紙錢以此杜絕陋習,燒"“丫環”、“二奶”、“別墅”等等,相反重要的,這樣倡導還可以防火,替之可植樹以淨墳墓周圍環境還積德.

網友IP:221.204.70.★: 清明節給先輩送二奶、小姐之類是褻瀆其先輩的惡行。

網友IP:219.239.27.★:清明節是寄託哀思的時候。那就應該嚴肅對待。

專家觀點:

中國民俗學會會長劉魁立如是説:“其實清明節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中國人重孝道,講求慎終追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祭拜祖先。孝敬老人,敬重祖先,這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優良傳統,應該發揚光大。如果僅把清明節簡化為燒紙,這就把清明節看窄了,把它簡單化、消極化了。從積極方面來看,可以把清明節上升為一種高昂的情緒,緬懷先祖、先烈、先人。” 劉魁立認為,清明節在今天來説,除了要祭奠炎帝黃帝等先祖,祭奠家族的祖先,還可以親近大自然,在春天的氣息裏,感覺到天人合一的氣氛,在祭奠先祖的同時,懷念自己的歷史,使人們有一種歷史厚重感,讓大家更加熱愛現在的社會。

著名民俗學家烏丙安認為,清明是個快樂的節日。這同大多數人對清明節的理解並不相同。烏丙安認為,傳統的清明節應有三層含義:一是踏青。古人在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是去郊遊、打鞦韆、踢球。無論南方還是北方,人們都會歡快地迎接春天的到來。清明過後,人們就開始種地了。《清明上河圖》中的繁華不是表現去上墳,而是去玩樂。至於唐代杜牧詩中的“斷魂”,是因為忘我地玩而斷魂,而不是因為祭祀。二是植樹。春天是植樹的大好時節,人們以這樣的形式迎接春天的到來。三才是我們通常説的祭奠先人。

浙江省民間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民俗專家吳露生建議,今人過清明節,宜耕種,宜追遠,應該注重其核心價值,而不能拘泥於民俗中一些負面的表象,不要讓一些陋習破壞了這個節日“氣清景明”的初衷。這話説得有道理。清明節意味着一種尊重生命的儀式,其內涵的精華部分在於,向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思念與敬意。因為他們的辛勞和奮鬥是我們繼續前行的起點。重掃墓形式,甚至引發山林火災,無疑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