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生活小發明>家居設計>

“融入中國”-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

家居設計 閲讀(1.82W)

“融入中國”-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

“融入中國”-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 第2張

由中國傳統

傢俱

“塌”而創造出的

傢俱

。可以根據不同目的變更用途,在有限的空間中也能當做沙發或牀來使用,所以是讓生活充滿

趣味

的傢俱。吸收中國傳統傢俱簡易衣服掛架的優點,脱下的衣服與包都能輕鬆掛放。該

設計

是MUJI剛上架不久的新品,由中國建築

設計

師張永和設計。①

如果你最近有關注,會發現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店鋪在2013年是瘋狂爆發的一年。早在2010年的時候,MUJI在中國大陸只有十幾家店,當時制定計劃要在2013年底在中國開出100家店,不免被人説有點激進。在剛過去的12月28日,第100家店蘇州一家無印良品的開業,計劃按期完成。

商業的擴張伴隨着品牌文化的宣揚和切入,無印良品的風格不僅吸引着國內眾多的文藝青年,而且也是國內很多設計師和娛樂圈

明星

的最愛,無印良品也在積極尋求與國內設計師與文化界的合作以期能夠將無印良品的文化融入進來,包括於中國設計師合作,MUJI設計獎的開辦,對於傳統中國文化的關注和挖掘,定期舉辦無印相關的展覽(上海環貿旗艦店有專門開闢展覽空間)。

良品計畫株式會社長金井政明是一個十分精明的人,不僅懂設計,而且對於細節十分挑剔。不但懂商業,務實而且又追求設計的高度和質量。金井政明負責營業和商品開發,這樣的一位老闆,自然有其成功的必然性,況且對設計有點狂熱的金井政明還是一位社交高手,不僅與日本本國內最頂級的設計師熟知合作還與世界上很多優秀的設計師保持溝通交流和合作。MUJI成功不完全在於設計和產品本身,而是在於其模式和定位的獨特性和創新性,這需要創辦者極度的投入和熱情以及不同專業領域的經營人士的通力合作。

下面摘自網絡的一些記錄MUJI的文字片段:

“追求商品本質和便利性使得MUJI的產品開發過程頗為另類。以日本零售龍頭企業大榮(DAIEI)為例,其自有品牌“SAVING”在開發時僅與製造商合作,而MUJI則不同,每件商品從企劃、設計、製造到售賣均需層層把關,均有設計師參與。即使產品設計方案獲得最終通過,產品還將面臨更為嚴苛的關卡。由日本頂尖設計師組成的外部諮詢委員會嚴格討論商品是否符合“MUJI的理念”。硬性指標包括商品不能追逐流行趨勢以免跟風后過時,商品必須能夠提升品牌形象等。只有經過外部諮詢委員的集體認可,產品才能最終上架。“最常見的淘汰原因是做設計的人不會考慮到產品能否被銷售。”金井政明解釋説。”

“金井政明亦與頂尖設計師交情甚篤。為了發掘更符合中國生活方式的設計,MUJI將創立於日本的MUJIAWARD設計大賽移師中國,評委名單除日本國寶級設計師深澤直人、原研哉外,還包括諸多中國面孔。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主任張永和、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王澍,平面設計鬼才陳幼堅、日本Rong平面設計競賽最高獎獲得者劉治治等均名列其中。這些設計師皆由金井政明邀請而來。”

“榻組合”從開發到面世經歷了反覆修改,耗時超過兩年半。它由一個長1.6米的主體和兩個長0.4米的拼接部分組成,有不同的組合方式,可作為聊天用的塌,也可以用作睡覺、小憩用的牀。最開始時,張永和將主體部分的長度設計為1.5米,卻最終考慮到如此長度作兩人聊天用榻略顯擁擠,且1.6米的長度更適合做兒童牀,遂又對主體長度再次改進。MUJI甚至反覆和張永和討論用於銜接組件的掛鈎安置位置與數量。“如果掛鈎放在牀架地下,別人打開關上會太麻煩,如果掛鈎多了,雖然會堅固,組合起來又麻煩。”張永和對《環球企業家》説。

為了制定出最佳方案,兩者郵件溝通無數,最繁忙時甚至在機場進行設計討論,以便討論結束後各自趕赴下一個目的地。最令張永和印象深刻的是MUJI對“榻組合”安全性的苛求。為了讓牀有良好的支撐度,以設計建築為長的張永和在牀架底部添加一根橫向、向上拱起的木條作為受力架,而MUJI的設計團隊則考慮到小孩會在牀上蹦來蹦去,為了確保牀擁有足以承受孩子蹦跳的受力強度,最終的設計方案將牀架下方所有橫向的木條均改做受力架。

在中國區總經理王文欣看來,MUJI在中國的發展已步入佳境。在前期的植根工作中,中國區已擁有門店及銷售規模、經驗豐富的本土中層團隊、與日本總部完全相對接的運營架構,以及本地化商品等諸多優勢,未來則需更徹底的本地化。“我們期待將MUJI的理念融合中國文化、生活態度,產生一個新的東西。”王文欣對《環球企業家》説。

--摘錄自《MUJI王朝》來源:環球企業家作者:黃瀚玉嶽淼

“我們不屬於任何階層,也不會聽從所謂市場需求的判斷,”金井政明説,“不是大家説什麼好,我們就會去做什麼。”他引用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在研究無印良品戰略時作出的評價:先決定不做什麼。

“此後,無印良品成立生活研究所。這個機構保持相對的獨立性,負責調研、實驗和創新。它着力於發現生活中的實際需求,但不進行實際的產品研發。它另一項任務,則是保證所有產品都“像無印良品”。

“哪怕深澤直人這樣的設計師,最終做出來的產品也帶有一定個人痕跡。生活研究所就是以調查問卷的形式,找到最為普遍的需求,最後運用統計學得到一個概率,基於這樣進行設計。”廣西師大出版社設計類編輯王罕厲告訴《第一財經週刊》,他曾經編過一套《無印良品》的系列書。

目前無印良品的設計由在日本池袋工作的60多位設計師主導。此前,該公司

服裝

類產品曾和山本耀司工作室合作開發。2003年,無印良品推出WorldMUJI計劃,該計劃的本意是讓全世界贊同無印良品概念的設計師一同為產品設計提出

創意

。WorldMUJI集合了包括意大利設計師EnzoMari、英國設計師SamHecht等在內的許多全球名知設計師。不過,任何一個設計者的名字都不會被印在產品上。”

“2013年,一些由中國設計師設計的產品陸續出現在無印良品的門店裏,比如建築師張永和設計的“榻”傢俱和音樂製作人劉索拉制作的中國古代音樂CD。在此之前,無印良品和中國設計師合作的產品僅限於棉布環保袋,設計師為未漂白的布袋的一面設計個性化圖案。

①張永和設計的傢俱分別由一個1.6米和一個0.4米的長條形卧具組合而成。他解釋説,這樣加起來就是一個大牀,分開是腳墊,白天可以坐,給小孩用又是一個短牀。這本是無印良品邀請他為日本都市年輕人設計的產品,適用於這套傢俱的房間通常面積較小,但有各種各樣的使用需求。

張永和認為這種脱胎於中國古代的傢俱經過改良後恰好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它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並不是為了弘揚某一種傳統文化。我沒有刻意要做出某一個樣子來。”他對《第一財經週刊》説。

雖然否認為迎合市場而設計,金井政明卻希望無印良品更多地“融入中國”。在無印良品發起的MUJIAWARD設計比賽裏,參賽者被號召發現身邊的生活哲學。這個比賽3年前曾在日本舉辦,最後量產的設計包括一種可按設計好的紋路剪裁的毛巾。

“我們希望藉此找到一些東西,找到一些概念,找到一些設計師。”王文欣説。

無印良品還希望在中國進行FoundMUJI項目,後者的宗旨是在大規模生產的工業時代裏發現有價值的生產工藝並予以保留。無印良品的設計顧問、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曾設計了一種長條板凳,這種以往在中國隨處可見的物品經過線條和角度的調整,變成了無印良品的暢銷品。深澤直人在景德鎮發現了它。

類似的還有面料研發。在無印良品,有一個名為MGS(MUJIGlobalSource)的團隊和商品開發部門一起去某些特有面料的產地瞭解具體的製作過程,而不是簡單接受工廠訂單。從研究到上市,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一年多。

FoundMUJI系列目前包括450種商品。另一些產品還包括法國的耐熱餐具、日本的骨瓷餐具,以及由印度棉製成的抱枕、坐墊套等紡織品。在中國內地、台灣和香港的一些生活發現,產品化後在店鋪裏出售,則屬於另一種“融入”方式。

“我們認為可以發現一些先人的智慧,加一點什麼,少一點什麼,就是無印良品。”王文欣説。這個理念被做成海報,和一些商品一起展示在場地寬裕的店鋪裏,無印良品並不否認這是一種品牌宣傳方式。”

--摘錄自《無印良品:先決定不做什麼》來源:第一財經週刊作者:許詩雨張雲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