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親子互動>親子游戲>

注意力不集中?12個遊戲玩出專注力

親子游戲 閲讀(1.14W)
“如果我有一天突然在朋友圈裏消失了,別擔心,那是我家娃開始上學了!”現在老師基本上都會在開學時和家長強調,剛入學時陪讀的重要性。

“如果我有一天突然在朋友圈裏消失了,別擔心,那是我家娃開始上學了!”現在老師基本上都會在開學時和家長強調,剛入學時陪讀的重要性。其實“陪讀”不是要我們陪孩子一道題一道題地學習,而是希望我們陪孩子一起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和專注學習的習慣。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專注力!

而專注力也是學習力中重要的一部分,今天一石研究院的楊院長,將來講一講怎樣在親子陪伴中,玩出專注力。

注意力不集中?12個遊戲玩出專注力

▲當腦袋裏盤子滿了,專注一件事情就變得十分困難。如果無法專注一件事情,自然也不會很好的完成手頭的任務。而專注力是我們完全可以自己通過訓練來加強的。

專注力對孩子有多重要

做過老師的人都知道:學習成績好且學得輕鬆的孩子都是專注力很強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不見得是書呆子,但是你可以發現他們的共性是:前一分鐘還在瘋玩,後一分鐘老師一進課堂思路就可以跟着老師走。

可是專注力是一種行為表現啊,它又不是像“舉手”、“跳高”這樣的動作,説學就能學會的。誰聽説過我今天去補課學習“細心”、“認真”、“專注”啊?

所以呢,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做足了功課,來陪伴孩子、訓練孩子,其實“專注力”是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玩出來的。

潛移默化中玩出專注力

下面我就來介紹幾個行之有效的提升專注力的小遊戲吧:

1抗干擾類遊戲

《設置障礙》:給孩子規定一條路線,並在這條路線上設置障礙,讓孩子沿着這個有障礙的路線拍球,大人趁其不備跳出來干擾孩子,但是不可以有肢體接觸,可以用話語分散他(她)的注意力,或者走來走去擋擋道什麼的。

如果要提高難度,那就可以改成端乒乓球等。

我們再提供一個小遊戲給孩子試試:在這個視頻中每當出現一種聲音的時候,會同時給出兩張圖片,讓孩子仔細的聽聲音想一想這是誰的聲音?每一組聲音+圖片後會給出答案。

4觸覺為主的遊戲

《暗箱遊戲》:可以把這個遊戲和數學學習結合起來。把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積木分成一模一樣的兩組,其中一組積木放到一個不透明的紙箱裏。隨、便挑一個放在外面的積木,讓孩子用手去紙箱裏摸出形狀、大小都一樣的積木。

《猜字遊戲》:這是爸爸媽媽們小時候常玩的經典遊戲吧。一個人閉上眼睛,另一個人在他手心或者手背寫字。也可以在背上寫字,讓被寫的人猜猜寫的什麼字。

5認知聯想促進注意力

《給故事排序》:挑選一個小故事,將故事順序打亂了講。讓孩子分析一下邏輯上有什麼問題。然後讓孩子把故事按順序排列好,講述出來。

《腦筋急轉彎》:平時注意收集一些腦筋急轉彎的題,閒下來時拿出來與孩子分享,不僅練腦練注意力,在孩子捧腹大笑的同時還能增進親子關係。比如:

有一種布很長、很寬、很好看,就是無法用它來做衣服,而且做什麼都不行,為什麼?(因為它是瀑布)

時鐘敲了十三下,請問現在該做什麼呢?(該去修理了)

有很多牙齒,最喜歡咬人的頭髮的東西是什麼?(梳子)

類似的遊戲很多,篇幅有限,我們這裏先提供給大家這樣的一個線索。我們可以順着這個線索刻意收集一些類似的遊戲,像老師備課一樣先存儲在自己的大腦裏,以備不時之需。

比如:

等車的時候,可以玩提升聽覺注意力的遊戲;

郊遊途中或者上學放學路上可以玩與提升認知聯想注意力有關的遊戲;

飯前或飯後休息時可以玩抗干擾類或者視覺類遊戲等等,

完全可以自由安排,越是做得自然流暢,越是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切記:專注力訓練要講科學

最後,忍不住提醒大家兩點:

專注力要求要符合孩子的生理年齡

我們每位家長都望子成龍,但是我們真的還是不應該給孩子加上高於他們生理年齡的期望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有效專注力持續在15-20分鐘左右,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可是我們非要讓孩子一兩個小時的正襟危坐,或是伏案作業,這是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就算他們人坐着,心也早就不在書桌前了。

記得有一次給我家大寶開家長會時,有個同學家是派爺爺來開的,這位爺爺是位老知識分子。在教室裏放校長講話的錄像時,家長們要麼交頭接耳要麼玩起了手機。爺爺感覺自己聽講受到了干擾,忍不住拍案而起,對着我們説:“你們要求自己的孩子上課要專心聽講,再看看你們自己是什麼樣?!”在坐的家長一個個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得到的反思是:我們這羣能夠將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家長,其實做事情時的專注力一定是有的,但是會遭到老先生的詬病,原因就是我們在那一刻沒有呈現出專注的表現。而這種需要你專注時思想就能夠立即聚焦起來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各種集中注意力的遊戲,或者將來長大後是通過做各種項目訓練出來的。

注意力不集中?12個遊戲玩出專注力 第2張

▲專注力是每個年齡段都需要重視的問題,但是Ta也是可以通過各種項目訓練出來的。

專注力訓練要符合孩子的學習類型

每個孩子的學習類型不同(心理學上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和動覺型),他們呈現出專注力的聚焦形式也就不同。我們做家長的要通過和孩子互動交流的過程去觀察自己的孩子,幫助自己的孩子揚長補短。比如,

有的孩子動覺型學習比較突出(如我小時候),我上課的時候就喜歡摸摸這,動動那,一邊做些小動作一邊才能聽清老師在講什麼,這個習慣直到小學高年級以後才改,因為我愛上記筆記了,手上“有活兒”了,就沒時間去玩別的東西了。而我的聽課效率特別高,邊記筆記邊聽講對我來説就是最提升專注力的。

其實許多小男生會表現出動覺型學習比較突出的特質,這裏建議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

允許孩子帶一個類似沙包,或者橡皮球之類的東西到學校,上課的時候一邊捏一邊聽講,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説,既不會影響到他人,又可以增進學習效果,何樂而不為呢?(據説有些老師就是這樣幫助孩子上課聽講的。)

當然,聽説有些私立學校,在教室裏就專為動覺型學習者配備了“感統儀”(原理和前面説的捏沙包差不多),那就太貼心啦。

學習類型的分類根據不同的標準有許多不同的分法,在這裏提到這個只是為了讓家長和老師明確一個概念:由於每個人生理特點的不同,其接受刺激進行學習認知的方式不同,所以呈現出的專注的表現也會有所不同。而且,人在成長與學習工作的過程中,不同時期的偏重類型比例不太一樣,與專業、職業等都會有所關聯。

所以,我們這些媽媽爸爸或者老師有時候會不理解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教的孩子為什麼會和自己想象的那麼不一樣,其實是因為我們用自己的學習類型套用到了孩子身上,肯定是沒有兩者完全匹配的。

也正因為如此,不可能有任何一種方法是適合所有孩子的。但我們可以和所有的孩子做遊戲,從不同的感官方面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進而提升綜合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