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民間工藝>染布>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淺談

染布 閲讀(1.67W)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淺談

以雲南大理巍山三彝扎染廠為例

摘要:扎染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工藝,和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藝術形式,深深的紮根在我國的山間僻壤。並由於各民族各地區文化的差異,形成了多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和藝術風格。散發着獨有的藝術風格和魅力,從而折射出廣大民眾的審美心理和文化趣味。

關鍵詞: 扎染工藝;植物扎染;扎染針法。

扎染古時稱“絞纈”,又稱“撮纈”式扎纈染色。是我國民間最早採用防染技術進行染色的工藝之一。我國民間早在東晉(公元4世紀)時期,就已經用絞纈技術生產色織物製品。①扎染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方法,叫法也頗多,如在南北朝時期印染藝術較為突出,當時出現了紋纈,而當時紋纈又被稱為“撮纈”,“撮花”“撮暈纈”,而在大理又被民間的藝人稱為“疙瘩花布,疙瘩花”。

巍山縣巍寶彝族染織廠創建於1988年。厂部下設蘭染、草木染、扎花、服裝、印花、染色、燙熨及鍋爐房等七個車間,形成從花稿設計——製版——扎花——染色——燙熨——縫製——包裝一條龍生產流水線,年生產能力為系列扎染製品70萬米件。所生產的“三彝牌”扎染系列產品已註冊商標,產品包括絲、綢、棉、麻各種款式、規格的桌布、壁掛、門簾、服裝、裙、帽以及各種衣服面料等,做工精細,染色精美,圖案多姿多樣,具有古樸、典雅、含蓄、自然的特點,既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又有較強的實用價值。(資料來自三彝網站)

1. 巍山彝族概述

彝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人口近800萬人。是雲南地區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四省區。巍山彝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屬大理回族白族自治州。全縣國土面積2200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佔93.3%。境內河谷,盆地,山地相間分佈。氣候屬亞熱帶高原山地季風氣候。歷年平均氣温15.6℃,夏天酷暑,冬天嚴寒。彝族是最早生活在巍山這片古老土地上的土著民族。兩漢時就在巍山定居,名“雟,昆明”。唐代名為“鳥蠻”,元,明,清時稱為“羅羅”。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經過民族識別定稱為“彝族”。②

2. 巍山彝族地區扎染

2.1 彝族扎染概述

扎染有着悠久歷史。據史書記載,東漢時期大理地區就有染織之説。從唐代《南詔中興國史畫卷》和宋代《大理國畫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飾來看,早在一千多年前,彝族和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術。

3.彝族扎染構成要素

3.1扎染材料

面料,繩線,染料,藥劑,染鍋,染缸,加熱爐,針,石蠟等。

面料一般以天然纖維為主,如棉,麻,絲,毛等,根據具體的扎染工藝情況和運用範圍,面料要求一般以輕薄型的織物為主,面料在扎染前一定要做預處理,可保證有很好的吸濕性,滲透性等要求,且容易上色。③

繩線在扎染構成中的要求也特別高,一般為不易拉斷的棉紗線,棉綸線等。

染料分為天然的植物染料和化學染料。

藥劑一般有保險粉,次氯酸鈉,雙氧水,均染劑等

石蠟的作用是在扎花時,用在繩線上以便更順利的扎花。

3.2 扎染的顏料

這裏主要介紹幾種植物顏料,紅色:茜草,紅花,蘇梅。紫色:紫草。黃色:梔子,槐花。藍色:藍靛草。綠色:鼠草。黑色:皂鬥,黑頭草。桔紅:柿子等等(資料來源:由雲南省三彝扎染廠廠長口述)。關於植物染料早在周朝開始就有歷史記載,設有管理染色的官職-然草之管-又稱染人。在秦代設有(染色司),唐宋設有(染院),明清設有(藍靛所)等管理機構。光緒年間的《通州志》載:“種藍成畦,五月刈曰頭藍,七月再刈曰二藍。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攪千下,戽去水即成靛。”④到了商代……“當時植物染料中蘭草(蓼藍)染藍色,茜草染紅色,紫草染紫色,梔子染黃色。……”⑤可見我國在植物染色歷史悠久。而從大自然中萃取礦物與植物等染料,植物染料的應用在當今崇尚環保的風潮中,顯得更為突出和重要。同時也有別於化學染料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對人體的傷害。

3.3扎染的圖案

扎染的圖案之豐富多彩,千變萬化,而彝族多采用植物和動物的紋樣。這也充分的説明了彝族人民崇尚大自然的文化心理。當今在巍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圖案為小蜜蜂(也稱蜜蜂花)和小梅花圖案。小蜜蜂的圖案為四針縫扎而成,似十字架的構圖形式。而小梅花的圖案則是由針縫成一給圓圈,再在圓圈外面加上一針。等染完色後拆線便可形成一朵梅花狀的圖案。而當地藝人總結到,“五片葉子一朵花的説法”。可見植物紋樣在當地的應用之廣。同時也充分的體現了彝族人民熱愛大自然的審美心理。扎花的圖案還有,鹿胎纈,十字花,佩茲利花(又稱火腿花),狗腳花(又稱為尖形六瓣花朵),菊花(又稱為尖形八瓣花朵),蝴蝶花(又稱為圓形六瓣花朵),雙蝴蝶花(又稱為雙花蕊圓形八瓣花朵),海棠花(又稱為尖形十瓣花朵)等等。

3.4扎染的色彩

巍山彝族向來喜好黑,白,青,藍,綠色的面料做服飾。歷史上多用麻布(分粗麻和細麻)做衣服。小孩的衣服樣式繁多,由紅,藍,綠,白等顏色縫製而成。紅綠交織,藍白相襯,黑白分明,非常豔麗。⑥由此可見巍山彝族人民崇尚素色的同時也喜愛豔麗的顏色。但當今隨着人民精神生活的豐富,對顏色的喜好也有所改變。

3.5針法

我們都知道,扎染作品的成敗不僅在於染色的好壞,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它的用針,如沒有縫紮好,等染成成品後就成了次品了。在這裏主要介紹幾種本人在大理巍山三彝扎染廠見到的針法。A:單針b:雙針c:捲扎d:串梅花e:四合(城牆形,對摺再用雙針的方法)f:挑針(似單針但每一針都需要打結一次)g:蜂子h:梅花(以上內容有三彝廠設計師提供)。針法的不同由此產生的效果同樣也不同,如一件扎染作品能結合不同的針法,作品的效果也就千變萬化,豐富多彩了。

4.扎染的工藝流程

圖一:印花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淺談

圖二:蠟染和扎染相結合的作品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淺談 第2張

圖三:沒有染色的扎花布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淺談 第3張

圖四:在染缸裏面加入顏料開始染色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淺談 第4張

圖五:四合針法(城牆形,對摺再用雙針的方法)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淺談 第5張

圖六:捲扎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淺談 第6張

圖七:在風乾染色後的扎花布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淺談 第7張

圖八:染色前對顏色的打樣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淺談 第8張

下面所描述的是化學顏料的染色工藝

a: 先設計圖稿,等設計稿完成後,開始製作印花紙。

b:印花紙的製作,用透明的油紙(類似塑料薄膜),通過針在上面拷貝事先製作好的同樣大小的設計稿,沿着設計稿的外輪廓用針穿成有規律的小孔,孔與孔之間的間距大概控制在3cm左右。

c:開始在事先準備好的棉布上,通過印花紙來拷貝圖案,印花所需要的顏料為,1:當地的白土加碘酒調和而成2:澱粉加碘酒調和而成。這中間一般不加其它的顏料,因為如加其它的顏料的話,等染色時可能會串色。這時把印花紙放到要印染的白布上,用刷子沾取已調好的顏料,刷一遍就可。

d: 等布印好圖案之後就可以扎花了,扎花時一般要從一個圖案的內部向外部紮起。

e:紮好花的布,要在温水裏面浸泡一夜,浸泡時的水温大約在50℃左右(在浸泡過程中不用保持水温)。目的是為了布能夠脱漿,以便更好的着色。

f: 取出浸泡後的布,脱水。

g:開始染色,先在乾淨的染缸裏面放水,並用蒸汽來加熱水,一般水温不要超過45℃,這個水温也只是一般情況下所使用的,不排除特殊染色時的情況。這時可以放入均染劑和燒鹼,並加入顏料,等攪拌均勻後,便可放入事先脱好水的扎花布。

h:此時的水温還保持在45℃,大約10分鐘後加入保險粉,15分鐘後再加一次保險粉,然後不停的攪拌,使之所有的扎花布都能均勻的着色。此過程要反覆數遍,以加強固色。

i: 待着色差不多時可取出一件扎花布,以便校色,如顏色不理想,還需再次加入一些顏料,重複上面的過程。

j:如顏色達到預期的效果時,便可從染缸中取出布,開始用清水沖洗,接下來開始脱水,陰乾等程序。

k: 等染好的扎花布風乾之後,便可拆下扎花時的線了,然後再去清洗,晾乾,燙熨。

小結:

扎染作為一種獨特而古老的中國民間印染工藝,其美學價值和使用價值通過它獨特的製作方法和印染技術等全方位地表現出來。同時也反映了巍山彝族人民對大自然的崇拜和審美心理。以及彝族人民獨有的聰明才智所創造的獨特而又絢麗多彩的扎染藝術和扎染文化。扎染

做工精緻、圖案精美、圖案新穎多變,具有古樸、典雅、自然、大方的特點,既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同時也具有較強的使用功能。

參考文獻:

【1】王平.《中國民間美術通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編《巍山彝族簡史》 雲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3】 鮑小龍,劉月蕊.《手工印染-扎染與蠟染的藝術》 東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二印刷

【4】呼志強 《中國手工藝文化》 時事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5】黃強 《中國服飾畫史》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

【6】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編《巍山彝族簡史》 雲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Brian Yu


[db:qq]這篇圖文來源自新浪blog博文,感謝作者授權,轉載請保留作者原連接網址: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