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民間工藝>臉譜>

中國遠古時期巫術祭祀活動—儺與使用的中國少數民族面具

臉譜 閲讀(7.49K)

中國遠古時期巫術祭祀活動—儺與使用的中國少數民族面具

基諾族竹殼面具

儺是中國遠古時期全體成員參加的驅疫逐邪的巫術祭祀活動,是中國各民族先民共生的文化現象,人們慣常以巫儺稱之。

面具在儺事活動中佔有突出的地位,是神靈的憑依之物,時神祇的具象化。

中國是世界上面具歷史最悠久,流傳最廣泛,內容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及至今天,面具仍以鮮活的形象流佈於中國的24個省、自治區的39個民族中,構成世界面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少數民族的面具更以形制的多樣,造型的豐富,內涵的深邃,豐富了中國乃至世界面具文化寶庫。

中國少數民族面具,以其多元性和無可比擬的原生態及次生態,展現了中國本元文化的神韻,展現了面具的五種文化功能。

  一. 跳神面具

用於禳災祈福為目的的宗教活動。神職人員在跳神活動中佩戴面具,並藉助其它法器,舞之蹈之,驅邪納吉,祈求人壽年豐。

跳神面具包括新疆、內蒙古、黑龍江、遼寧、吉林信仰薩滿教民族的薩滿面具;廣西、廣東的少數民族的師公面具和貴州、湖南、四川、湖北、雲南的少數民族的儺堂、端公面具等等,可謂洋洋大觀。

  二. 生命禮儀面具

用於人自身的各個生命歷程,包括誕生禮、命名禮、成年禮、婚禮、喪禮等各種儀式。

現今主要流不於中國南方少數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瑤族成年禮用的“度戒”面具;彝、哈尼、土家的婚禮面具;基諾、佤、景頗、布依、壯、彝、納西、苗等民族的喪禮面具,以喪禮面具運用為多。

  三. 鎮宅面具

經過一定的宗教儀式,將特定的器物置放於村寨院落,以驅祟闢災,曾是中國民間的普遍信仰,至今仍有遺留,尤以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突出。在那裏,懸掛面具原生態的獸頭、骨角和麪具及其衍生品吞口,陳置鋪首、天獸、獸紋瓦當、畫符、門神和有特殊含義的物件,安放寨門、宅樁、石社、石敢當等等,組成了一個時間和空間上的“防衞體系”,阻斷鬼蜮侵入,護衞一方安康。

  四. 節日祭祀面具

用於年節賽會、歲時祭祀以敬天祈年。演變至今的以假面、假形舞樂同慶共祭的盛會,依然表現了濃厚的迎神祈福的宗教色彩。

現在的節日祭祀面具,展現了中國少數民族面具的不同發展層面,以及面具功能由娛神到神人同樂,至娛人的演化軌跡。面具在形制、造型和材質方面也顯現多元性。如哈尼族葉車人的棕披、筍殼、毛皮面具;土家、壯、苗等民族的草人假形;藏族小牛犢畜頭面具;彝族得紙紮、紙漿、木雕面具;白族、傣族的紙、布裱及牛皮面具,以及朝鮮族極富誇張的木雕面具等。

  五. 戲劇面具

分為儺戲面具和藏戲面具兩大系列。

儺戲面具包括廣西壯、瑤、毛南等民族的師公戲面具;湖南、貴州等地的土家、苗、布依、侗、仡佬等民族的儺堂戲面具;湖南、四川等地土家族陽戲面具;以及貴州布依族、苗族的地戲面具。而貴州威寧彝族的“撮泰吉”保留有許多原始儺文化的特徵和信息,為準戲劇形態。其面具也具有本原文化的質樸風格。

中國遠古時期巫術祭祀活動—儺與使用的中國少數民族面具 第2張


土家族儺堂戲包公面具

藏戲面具流佈於西藏、青海、甘肅、四川等藏族地區,以白麪具和藍面具為代表,顯現了雪域高原文化的特色。

中國遠古時期巫術祭祀活動—儺與使用的中國少數民族面具 第3張


白麪藏戲老人面具

以上兩類戲劇面具按其角色造型,可分為鬼神面具、動物面具和世俗人物面具。面具材質以木為主,兼用竹、布、紙、毛皮等。此類面具沉積了各個歷史階段的文化特徵,成為中國面具文化中的珍品。

概言之,在歷史發展長河中,中國少數民族面具積澱了宗教、民族、民俗、藝術等多種內涵,展現了東方審美的意趣和理想,是中國面具文化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