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兒童創意>幼兒園教案>

大腦記憶奧祕在上海實驗室裏被破譯

幼兒園教案 閲讀(3.2W)

大腦記憶奧祕在上海實驗室裏被破譯

人類的記憶到底在哪裏?它在大腦的哪個層面存在?它是如何獲得、鞏固並被回憶的?41歲的林龍年博士站在華東師大上海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裏宣佈,他和美國波士頓大學的錢卓教授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大腦記憶的編碼單元,這被認為是為解讀人類大腦密碼提供了可能性。  ■ 記憶在哪產生?  “我們在大腦神經元網絡層面發現了記憶活動。”在進行了2年半的實驗研究後林龍年説,這個神經元網絡層面的首個記憶研究成果,可能會對將來人類發現大腦祕密提供一把鑰匙。  大腦中的神經元網絡活動直接決定人類行為。目前世界上對人腦的研究在底層的基因分子層面和突觸(神經元連接點)、神經元網絡以及行為層面同步展開。  林龍年博士與錢卓博士一起,運用最新的高密度多通道在體記錄技術,以小鼠為對象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小鼠來自中科院實驗動物所,25元一隻。同時,他們還從美國採購了部分轉基因小鼠用於將來的比對研究。  研究小組研製了世界上最輕巧的精細微電極推進器,把96根比頭髮還細得多的微電極插入小鼠的海馬區域,成功地記錄到了多達260個神經元的活動情況。在與記憶密切相關的大腦結構中,海馬(因其形似海馬而得名)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負責將人們新的經歷轉化為長期的記憶。小鼠海馬腦區只有半粒米大小,科學家們將實驗的探測區域放在海馬腦區的ca1細胞層,也就是信息的“輸出層”,這裏大約有緊密排列的20萬至30萬個神經元。  “這一步非常重要。”林龍年博士介紹説,假如只能觀察到幾個神經元,就談不上對神經元羣體的編碼進行分析了。而傳統的方法在小鼠上只能記錄到幾個至20幾個神經元。人類大腦是一個由約140億個神經元組成的繁複的神經網絡。迄今為止,對大腦功能的解讀,就像在基因密碼破譯之前人們只能通過基因的表型間接瞭解遺傳信息一樣,腦科學家們目前只能通過對行為的測試來間接檢測記憶的形成。技術上的突破使科學家能夠通過檢測大腦編碼單元的活動狀態直接解讀大腦在學習過程中記憶的形成。  ■ 記憶怎樣產生?  一個事件帶來的驚恐、慌亂的記憶是怎麼產生的?技術條件成熟後,科學家們開始進行情景實驗收集大腦神經元的反應。“有些經歷能夠產生令人難忘的記憶,我們猜想大腦中會有許多神經元參與這些記憶的編碼。”錢卓博士説。  研究人員設計了幾種新穎的行為模式來研究小鼠的神經編碼,一種是在特定環境中給小鼠背部突然吹上一陣冷風。林龍年説就像武俠小説中描寫的在月黑風高之夜,一陣突如其來的嗖嗖陰風會使人頓感毛骨悚然一樣,小鼠對這樣的刺激會感到驚恐。它的神經元活動發生變化,有的變密集,有的變稀疏。把小鼠放在特製的小電梯中做自由落體下降,如同人們乘坐的電梯突然失控墜落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記憶會刻骨銘心一樣,小鼠對這種極其刺激的

上一頁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