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米奇創意網>傳統工藝>裁剪>

旗袍與漿糊(附滾邊布上漿)

裁剪 閲讀(2.73W)

旗袍的工藝裏,少不了漿糊的身影。漿糊為何物?《 現代漢語字典 》裏的解釋是:麪粉或澱粉加水熬製為糊狀即為漿糊。

漿糊在中式服裝裏使用面廣,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時候:

1、用於硬化布料,使得薄軟面料便於手工處理。

2、定型、固定。

3、粘合。

本文主要就漿糊的製作,以及如何給布料上漿作簡要説明,如有不妥之處,希望大家指正。

漿糊可以自制,當然也可以購買文具店現成的,但從實踐經驗看自制的漿糊體現出更大的優勢。

旗袍與漿糊(附滾邊布上漿)

那麼如何自制漿糊呢?不同於納千層底時用鍋煮的辦法,通常旗袍所用漿糊都是用熱水直接沖泡。

一般而言麪粉與水的比例在1:1.5左右,應該注意的是此處用的麪粉是低筋麪粉(千萬不要選擇高筋麪粉哦!如麪包粉),水選擇70-80℃的滾水。

另外還要加一樣非常重要的物質-----明礬,它的作用有兩點:1.明礬具有強大的吸水能力,可以幫助漿糊達到稠度。2.明礬有防蟲作用。由於漿糊是麪粉製作,完全是食品級的,旗袍做好後存放時候,若沒有明礬的作用,會出現蟲咬和黴點。至於用量小調羹一半即可。

旗袍與漿糊(附滾邊布上漿) 第2張

衝漿糊▲

將麪粉和明礬充分混合後,開始衝開水。注意的是,水要緩慢的添加,可以形容為一滴一滴加,不要讓麪粉結塊,有硬疙瘩。

旗袍與漿糊(附滾邊布上漿) 第3張

此時應該按照同一方向反覆攪拌▲

旗袍與漿糊(附滾邊布上漿) 第4張

攪拌至漿糊呈螺紋狀,且可以保持一段時間▲

理想的漿糊是燙到八分熟(其實我也沒概念),一般是看有一定的透明度,不起疙瘩沒顆粒,有一定稠度(如上圖)。太厚了刮後漿糊層易斷裂,且布料不宜摺疊;太薄了,漿糊極易滲到布料表面。尤其是做盤扣影像,做滾條的時候,12/16姆米的真絲正面如果滲漿,美觀度會大有影響。

當天的漿糊沒有用完,可放入冰箱冷藏,再次拿出若表面乾硬,可適當噴水,化開後繼續使用。

做完了漿糊,當然就要進行最重要的步驟:如何給布料上漿。

平時我們所看到的高級旗袍上的滾邊,盤扣都飽滿立體,而製作這些的原始布料往往都是極為柔軟的真絲軟緞,如何實現由軟變硬?給布料上漿就是其中的奧祕。

旗袍與漿糊(附滾邊布上漿) 第5張

準備好打好的漿糊和一把刮漿刀▲

刮漿刀或者叫做漿刀(上圖碗中的工具) ,這是上漿時不可缺少的利器。

但是關於這把神器,心裏全是苦!!!由於目前這種工具已經少有人用,市面上已經絕跡。如何獲得?要麼去古玩市場淘。

旗袍與漿糊(附滾邊布上漿) 第6張

要麼自己動手,拿竹尺削。▲

旗袍與漿糊(附滾邊布上漿) 第7張

筆者小作,刀刨砂紙磨▲

兩側都要開鋒,磨薄,這樣在刮漿的時候漿糊才能薄而均勻。至於刮漿刀的材料,經過嘗試,建議選擇竹片,颳得時候有韌性,且不易損壞布料。而金屬較硬,好處在於耐用。

接下來介紹一下上漿:選擇45°正斜的布

旗袍與漿糊(附滾邊布上漿) 第8張

刮漿的方向一定要沿着布紋的方向,即和直角邊務必平行。▲

刮漿刀上刮取一定量的漿糊,在手掌上再次調和均勻,均勻的刮取長條的一條漿糊抹在布料上。長度在4寸左右。因為傳統的滾邊是2寸寬

[1][2]下一頁


,[db:版權]